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在互联网上买“情绪”?新业态需要新规范

2023-08-14 14:57:57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情感树洞、好运喷雾、骂醒恋爱脑、虚拟蚊子、爱因斯坦的脑子……近段时间,互联网上掀起一股购买“情绪”的热潮。这种热衷情绪价值的趋势催生了一系列虚拟商品,形成了独特的“疗愈经济”,甚至成为部分年轻人的“副业”。然而,这一现象也引发了一些讨论和忧虑。(8月10日 《中国青年报》)

  当今社会,年轻人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学习、情感和生活难题,很容易产生一些消极情绪,对心理疏解、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出较高的关注度,加之他们大多数不想给身边的人带来负面能量,有时候只是单纯想倾诉一下。在此背景下,虚拟情绪产品应运而生,迎合了他们渴望通过匿名网络社交方式进行情感宣泄的诉求。

  与传统商品相比,这些情绪产品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消费,更是心灵上的寄托。年轻人可以花费几分钱甚至几块钱来满足多样化的情绪需求。特别是在面对各种压力、困惑和挑战时,这些产品可以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持和心理慰藉。

  这种疗愈经济的兴起,为年轻人的情绪价值追求提供了新的出口,带来了更多可能,也成为新的商业机遇。在电商平台上,一些情绪产品的销量惊人,月销量接近5000单,有些店铺甚至每月创收1万元左右。这充分说明了这些产品在年轻人中的热度和受欢迎程度,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然而,情绪产品市场也面临一些现实问题。由于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每个商家都希望通过创新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为了在市场上脱颖而出,一些不良商家不惜采取不正当手段,推出低质量或欺诈性的情绪产品,给消费者带来困扰,破坏了市场的正常秩序。此外,由于缺乏统一标准,一些商家在产品描述中夸大产品的作用效果,甚至存在虚假宣传的情况。

  情绪产品作为新兴业态,需要温和而有效的监管来确保市场的可持续发展。监管不能滞后,也不能盲目行事。相关部门需要擦亮监管的法眼,打击不良商家和虚假宣传行为,推动建立适应情绪产品市场发展特点的新型监管机制。此外,行业协会和第三方机构也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制定有针对性的行业规范,引导企业遵循诚信原则,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在购买情绪产品时,消费者也需要保持警惕,选择可靠商家和正规渠道,加强对产品信息的辨别能力。同时,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也至关重要,不要轻易转账或线下见面,以防止信息泄露或经济损失。倘若遇到欺诈行为或产品质量问题,及时与商家联系并保留相关证据,并向相关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投诉。

  总的来说,情绪产品市场的崛起为年轻人提供了一种满足情绪需求的新途径,也带来了新的监管难题。业态模式的完善也并非一夜之功,考验政府部门智慧,考验精细化管理水平。对于类似商业创新,我们应该保持一定的“容忍度”,赋予发展空间,同时予以动态监管,在对其可能的破坏性及早进行干预。只有通过加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消除低劣商品和欺诈行为,情绪产品市场才能真正为消费者带来积极的体验和效果。(文/孔德淇

责任编辑:吴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