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铁”优势彰显“铁”担当
今年1至6月份,国家铁路发送煤炭10.53亿吨,同比增长1.6%;其中电煤7.77亿吨,同比增长13.1%。截至6月30日,全国363家铁路直供电厂存煤8076万吨,可耗天数达30.6天,保持较高水平。(据中国新闻网报道)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在经济回暖与气温上升等因素推动下,多地发用电量快速攀升,电力供应趋紧成为亟需面对的难题,尤其是电煤运输需求大幅增长。煤炭作为供暖取热的主要能源,保障发电供热煤炭运输,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民生和民心工程,铁路部门与地方政府、厂矿企业等协同联动,主动担当作为,全力确保煤炭保供。
发挥铁路运输优势服务民生发展。铁路运载能力大、运输成本低、受自然条件影响小的优势使其成为我国煤炭运输的中坚力量。在长期以来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不均,需要大量通过铁路从西北地区运输到东部沿海城市,形成了北煤南运、西煤东调的运输格局。铁路部门积极挖掘运输潜力,不断调配确保运输运力,为煤炭运输提供坚实的保障。铁路部门充分发挥大秦、浩吉、唐包等大能力煤运通道的优势,采取各种措施增加运力,加快组织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等煤炭主产区煤炭的外运。通过优化运输布局,加强对运输机车、电务设备的专项检查,强化设备运行维护保养等措施确保煤炭运输的顺利进行。铁路的高效性和可靠性确保了煤炭能够及时、稳定地从产地运送到各个地区,为工业生产、家庭用电等方面提供了稳定的能源供应,保障了民众的正常生活和经济发展。
发挥铁路运输优势赋能区域发展。铁路的低运输成本使得煤炭等物资的价格相对较低,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低成本又有助于保持市场竞争力,促进煤炭等资源的合理利用,为企业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同时,铁路部门主动对接地方企业,从开辟绿色运输通道、动态掌握企业库存及耗煤情况,到按照计划、配空、装车、挂运、卸车等环节给予重点保障。重点加强对库存7天以下电厂的保供运输,及时启动煤炭应急保供机制,全力保障发电供热用煤运输需求,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和优化运输安排,进一步实现供应链的顺畅运作,为地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城市地区也可以通过铁路运输将产业、就业和服务扩展到周边农村地区,实现城乡间的资源共享和互惠共赢,为城市和农村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列列火车载着“稳稳的幸福”守住民生发展和经济稳定的底线,坚持强担当、抓增量、促发展、提效率,为建设交通强国彰显“铁”担当,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需求贡献“铁力量”。(文/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