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信用体系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2023-07-02 16:16:37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依托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发展信用信贷,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推进信用文化建设,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培育乡风文明,助力乡村生态振兴,促进乡村振兴行动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信用信贷是将金融之水引入经济之田的渠道,完善的农村信用信贷体系可以为农户等弱势群体提供低门槛的信贷服务,扩展延伸农村信用服务领域,共享发展红利,对乡村产业振兴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将信用积分作为荣誉评定、银行信贷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依据,以信用文明乡风为引领,全面提升整体信用水平,以贷款信用农户数量的递增,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百花齐放。

  推进信用文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信用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守诚信、崇正义”的延伸和发展,而乡村文化则有着更多诗意与温情,它承载着乡音、乡土、乡情以及古朴的生活、恒久的价值和传统,在城市化背景下显得尤为稀缺而珍贵,推进信用文化建设对于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而言具有重大意义。通过推广“信用+社会治理”“信用+文明建设”“信用+志愿服务”等“信用+”系列实践模式,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为重要指标,把文明家庭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家庭创建、移风易俗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美丽庭院示范户创建等作为重要抓手,设定评价指标,制定加减分细则,引导农民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以实际行动参与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同时要注重发挥信用模范引领作用,在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创建,以及道德模范、最美邻里、身边好人、最美家庭等选树活动中,发挥信用户的示范作用,深入宣传典型事迹,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离不开群众的主动参与。以信用村建设为切入点,树牢绿色发展导向,增强群众生态意识,将人与自然和谐共赢的理念融入到乡风评议中。鼓励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引导信用主体采用节水、节肥、节药、节能等先进种养技术,推动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废弃包装物回收、秸秆禁烧等工作。通过乡风文明评议、强化结果运用等方式,引导信用户大力整治乱丢垃圾、乱排乱放、乱砍滥伐、乱搭乱建等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行为,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开展全域美丽乡村建设行动,鼓励信用主体积极参与,信用村优先推荐申报省级中心村、区级美丽村庄,信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优先承接“净化”“硬化”“亮化”“绿化”“美化”等乡村公益类项目。

  由“信”而“兴”,以“信”促“兴”,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根针”,穿引“乡村振兴”工作“多条线”,打通乡村振兴的“神经末梢”,推进信用建设实现新发展,乡村振兴实现新跨越。(文/张芃)

责任编辑:罗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