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导师领航,集体经济驶入高速发展快车道

2023-06-15 13:40:37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近日,山东省莒县长岭镇双墩埠村迎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导师”,帮村里搞建设、谋发展,村民心里乐开了花。今年以来,莒县针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各自为战的实际,设立“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导师”,采取“个人自荐—基层推荐—组织考察—集体研究”的方式,重点从工作经验丰富的“两代表一委员”、五星级党组织书记、涉农技术专家、涉农企业家中筛选。(6月14日,《中国组织人事报》)

  “导师”一词意为高等学校或研究机关中指导他人学习、进修或撰写学术论文的教师或科研人员,如研究生导师;也指在大事业中指示方向、掌握政策的人,如革命导师。由此可见,导师这一角色往往身居C位,自带“主角光环”。那么,山东莒县为何要将如此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导师与乡土气息颇为浓郁的村集体经济联系在一起?

  首先,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村之“大事”。普通老百姓过日子尚且要“早上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村级组织肩负发展经济、保障民生之责,修田间路、打灌溉井、建小广场,样样都得用钱,而钱从何来?自然需要集体经济提供必要财力支撑。作为一个常和农村打交道的人,我曾见过有的村干部捉襟见肘,村里基础设施环境破旧不堪,环境乱糟糟;也曾见过有的村干部“财大气粗”,又是搞靓化,又是搞美化,村里干净整洁,俨然一座漂亮的小花园,二者的差别不言而喻。我想,这里面既有客观原因或历史原因,也和村集体经济实力密切相连。所以,发展集体经济是村里的大事,做好了全村受益;做不好吃亏的同样也是全体村民。

  其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村之“难事”。对不少村干部来说,“集体”的事儿在行、“经济”的事儿外行,“集体经济”的事儿急得是泪两行、汗两行。尽管当前上级部门在集体经济项目资金方面给予扶持,但村里依然找不对路子、迈不开步子。在这种情况下,扶某些地区的集体经济之“贫”,的确需要像山东莒县一样从扶“智”开始做起。

  集体经济导师之“导”,在于指路子、出点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大道理都会讲,但具体宜哪个,还要专业眼光、科学评判,还需要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好好号一号脉,而后才能对症下药。集体经济导师之“师”,在于“传道受业解惑”,发展之路注定不可能一帆风顺,生产经营过程中必定要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让专业的人帮着村里做专业的事,我想,这便是集体经济“导师制”的设计初衷。

  此外,“导师”不同于“老师”。老师是“一人台上讲、百人台下听”,这种做法的优势是效率高,一堂课下来便“桃李满天下”了,但若用到发展集体经济上,恐怕也结不出几个“好果子”。导师制则不然,以山东莒县为例,每名导师只认领2-3个联系帮带项目,完全可以先来个沉浸式入村,再来个互动式教学,一对一、面对面、手把手地将集体经济“致富经”讲明白。

  当然,相关部门也不能只管结对子,还要对导师队伍严格管理、科学考评,充分激发其干事创业的热情。总而言之,一定要配好、用好导师这个“外脑”“智库”,真正将体集体经济引入高速发展快车道,有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文/杨长云)

责任编辑:刘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