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千万工程”背后的“千万力量”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是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基层农村的成功实践。20年来,“千万工程”不仅描绘了浙江乡村的美丽风貌,还重塑了业兴富民、政通人和的乡村模样,在实践中焕发出历久弥新的生命力。要汲取“千万工程”背后的“为民动力”“干事合力”和“战略定力”,在新征程上以担当、创新和坚守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篇章。
汲取心怀“千家万户”的为民动力,以担当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民生新篇”。20年前的浙江,“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垃圾靠风吹、污水靠蒸发”的状况屡见不鲜,开展村庄整治、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品质成为当时浙江乡村群众的最大需求。“千万工程”实施之初便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紧扣农民反映最强烈的环境脏乱差问题,不断实现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折射出了真挚的为民情怀。也正是因此,“千万工程”赢得了农民发自肺腑的认同,激发了其建设美好家园的主人翁意识,凝聚起“千万工程”20年来不断自我迭代、自我升级的动力源泉,推动万千村庄实现了美丽蝶变。要学好“千万工程”这个生动教材,汲取蕴藏在其中的为民动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全心全意惠民生、真情实意暖民心,以挺膺担当之姿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民生新篇”。
汲取统摄“千丝万缕”的干事合力,以创新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共富新篇”。推进“千万工程”,浙江省并未就环境抓环境,而是将其放到了城乡统筹的高度,将省内原有的众多农村“工程”聚集到“千万工程”旗下,引领电力部门、高等院校、乡镇企业等各类“局外人士”投身“千万工程”建设,以“千万工程”为龙头,启动了全省城乡统筹的大合唱。乡村振兴工作点多面广,涉及到“千丝万缕”的复杂利益,若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仅耗时耗力,还会影响城乡“一盘棋”的推进。“千万工程”以其统筹城乡的干事合力,在推进全面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要增强干事创业的统筹合力,善于调动“棋盘”上不同位置、不同类型的“棋子”,通过协同各个“棋子”的步伐盘活整个棋面。要在守正的基础上力求创新,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走一条既美乡村、又富农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不断做大共同富裕的“蛋糕”,迸发出美丽经济的强劲活力。
汲取横亘“千秋万代”的战略定力,以坚守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新篇”。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引领起步,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深化提升,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浙江省委始终秉承一任接着一任干、一锤接着一锤敲的“钉钉子”精神,把“千万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每年召开一次现场推进会,每5年出台一份行动计划,每个阶段出台一个实施意见。20年的试验摸索、20年的久久为功,“千万工程”始终不变的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这个立足点,一以贯之的是绿色发展的理念,在时间的洗礼下,“千万工程”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这既是对奋进者的认可,更是对坚守者的褒奖。要汲取“千万工程”背后“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克服政绩冲动,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咬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目标不放松,把谋事和谋势、谋当下和谋未来统一起来,在新征程上接续奋斗不停歇、锲而不舍抓落实,一点一滴积小胜为大胜,一笔一划变蓝图为实景,描摹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新篇”,把乡村建设成农民身有所栖、心有所依的美好家园。(文/梁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