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村BA”“村超”解锁乡村振兴的活力密码
一场开在小县城的比赛可以有多火爆?近5万名观众到场观看,就连前来解说的央视“名嘴”也只能爬上梯子完成对比赛的评论,中场休息时舞者与现场观众手拉手跳起多耶舞将全场气氛推向高潮……“村BA”的热度还未散去,近日,贵州省榕江县的“村超”又再度火爆全网。
从“村BA”到“村超”,土生土长的“村”字号赛事犹如一场乡村嘉年华,散发着最纯粹的乡土味道。也正是这“原汁原味”的乡土风格引起了群众的广泛共鸣,得到群众“热捧”成为了现象级的体育赛事,同时也淋漓尽致地呈现出了当代乡村的精气神,诠释了乡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魅力。
“土味十足”的“村BA”“村超”,让“草根”成为“明星”。“村BA”“村超”的球员来自苗族、侗族、水族、汉族、瑶族等各民族,他们中有摊贩、司机、木匠、学生、砖厂老板等,无一例外皆是“草根”。开办在家乡的球赛成为了他们日复一日平凡生活中的“高光时刻”。在这里,人人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从比赛规则制定、球员资格审查到赛场气氛烘托、颁奖环节设置,都由当地群众组织。无关进球、胜负、奖金,输了赢了耳畔总有乡亲们响亮的“加油”声。气氛始终热烈,欢笑不绝于耳,不论是球员、观众还是裁判,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感受到了体育运动带给人最本真的快乐。任何时候,热爱才是持续的动力。“村BA”“村超”让群众由“看客”变为“主角”,展现了对群众主体地位的尊重,正因此才能将群众的热情、潜力极大地激发出来,在方寸球场间尽显中国乡村的生机与活力。
“土味十足”的“村BA”“村超”,给“小乡村”带来“大发展”。互联网时代,流量即人气,人气即商机。“村BA”“村超”的火爆“出圈”不仅复兴了苗舞、苗节和苗寨等地方特色文化,还有效带动了当地旅游和产业发展。“村BA”举办期间,台江县旅游综合收入大幅提高,农产品、旅游、餐饮等消费成倍增长,并带动黔东南州旅游预订量同比增长140%。“村”字号赛事将网络流量转化为发展人气,将发展人气转化为振兴底气,助力更多村民“钱包鼓起来”“日子好起来”。这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发展乡村旅游不必局限于山水资源、历史景观,要立足实际情况,善于从风土人情、文化传承、历史底蕴等方面寻求适合的发展之道,结合自身的特点优势“量体裁衣”,举办独具特色的文体活动,并借着短视频、社交平台的“东风”扩大影响力,在传承中求创新、在创新中谋发展,跑出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土味十足”的“村BA”“村超”,为“乡愁”写下“新注脚”。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急需一批有知识、有能力且愿意扎根乡村的新时代农民,但与传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老农民”不一样,新时代农民有着更为广阔的精神世界和更加多元的精神追求,这也为乡村文化振兴提出了“新课题”。随着“村BA”“村超”叫响全国,外出务工的年轻人陆续回乡发展,他们看中的正是“村”字号赛事带来的就业创业机会。“村BA”“村超”以其“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和别具一格的举办方式抓住了在外“游子”的心,留住了“乡愁”,凝聚起了他们建设美好家园、实干成就梦想的奋进力量,成为了当地亲友之间、村寨之间维系亲情、友谊的桥梁纽带。文化的力量“润物细无声”,聚焦村民向往美好生活的追求,不论是“村BA”“村超”,还是曾经一度火爆的“村晚”,都可以为乡村振兴凝魂聚力。
守住乡村的活力“源泉”,撬动乡村全面振兴。“村BA”“村超”的火爆让大众看到了中国乡村的无限活力,也重新认识到了乡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乡土文化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吸引力和感召力,是乡村的灵魂所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任重道远,广大党员干部需要从更深层次审视乡土文化的独特价值。要紧紧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让群众敢首创,让农民“唱主角”,在传承好地方文化传统的同时,结合群众新需求,融入现代理念,将蕴藏在群众中的智慧充分释放出来,以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奋进姿态擦亮乡土文化的“时代底色”,围绕特色乡土文化做产业“加法”,孕育出更多富有特色的“村”字号品牌,真正实现“一子落而满盘活”,让乡土文化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优异答卷。(文/梁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