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三种“坏”思维,做新时代“好”干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作为一名新时代干部,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矢志不渝、笃行不怠,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在新时代征程中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摆脱“重埋头、轻看路”的惯性思维,做开拓创新的干部。许多干部在接到工作任务时,政治站位不够高,不能做到“磨刀不误砍柴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自己墨守成规、思想僵化。总是觉得少说话多干事,按部就班地付出,就一定有收获;总是认为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按时按点打卡,就会取得出色的成绩。但其实这样工作带有极大的片面性——“不谋全局,不足以谋一域”,如果不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审视工作,就无法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投身工作,也无法在工作中与其它兄弟部门进行协调高效的沟通,更无法条理清晰地做到上传下达。因此要增强政治意识,引领工作目标,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做政治大局的明白人,在接到工作安排时应当率先想一想该项任务蕴含着什么深刻的政治意义?对全局的发展有什么推动作用?对未来的布局有什么基础性推动?弄清弄懂这些问题之后再开始着手工作。
摆脱“重实践、轻理论”的经验思维,做学用结合的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大多数干部对理论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深刻认识到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没有深刻认识到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没有深刻认识到理论源于实践并反过来指导实践的作用。不重视理论学习就会让平时的工作沦为“机械式”的重复,掉入“经验主义”的陷阱,困在“量变”的漩涡,无法实现工作上的“质变”。而学习理论有助于在实践中更快更好地把握住问题的关切,形成系统的认识与理解,催化解决方案的产出,完成由理论认识到具体实践的飞跃。因此要把学习作为自觉的任务长期坚持,持续不断加强学习领会,在学懂弄通做实上狠下功夫,确保理论学习真正入脑入心;在工作中时刻联系理论进行调整优化,让理论知识融入工作,在工作中更好地吸收理论。
摆脱“重成绩、轻风险”的放松思维,做居安思危的干部。许多干部忧患意识不强,处于一种“盲目乐观”的状,满足于高高挂起的“成绩单”,缺少防患未然的紧迫感,对工作的细枝末节没有做到整体把握,对可能产生的“问题苗头”没有及时预测。这是放松思维的作祟,干部们没有认识到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对任何一个因素的疏忽大意、放任自流都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伤害群众利益、辜负人民期盼。因此要完善安全监测体系,加大深入基层、深入村(社区)调研的次数和力度,全面倾听民声、及时疏导民意,排查风险隐患——筑牢防火墙,织好安全网;研究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能现场解决的现场解决,现场解决不了的,认真梳理汇总形成详实调研报告,及时反馈领导,共同解决群众困难。(文/王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