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深挖“人民”宝藏 擘画美好蓝图

2023-05-23 15:43:18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年轻充满朝气,青春孕育希望。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选调生怀揣着对于干事创业的青春梦想,肩负着建设接班的使命担当,要在驻村工作中拜人民为师,深挖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践中蕴藏的“宝藏”,读懂弄通“人民”这本书,在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造福于民的实践中,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为民服务的第一线展现智慧力量,擘画出新时代选调生驻村工作的美好蓝图。

  深挖人民“业广惟勤”宝藏,以“绵延不息,勤于耕耘”擘画“不辞辛苦,埋头苦干”的“问计于民”蓝图。“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来自于伟大的人民。我们一定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忆往昔,无数中华儿女的事迹在历史长河熠熠生辉,从“用身体搅拌水泥,用生命开采石油”的“铁人”王进喜,到“一稻济世,万家粮足”的“国士”袁隆平,从“根除‘三害’,播撒千顷澄碧希望 ”的“人民好公仆”焦裕禄,到“一声巨响,惊诧世界”的“氢弹之父”于敏……一个个响亮名字、一段段动人故事、一座座英雄丰碑的背后,是数以亿计人民百姓勤奋苦干的精神宝藏。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作为基层选调生,要发扬“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锚定思想意识更进一步,变“要我”为“我要”,变“空谈”为“实干”,变“生疏”为“熟悉”,用“勤”抵御惫懒情绪的袭扰,让勤奋成为蹲苗历练的“营养剂”。要充分开展入户走访,深入田间地头亲眼看、亲耳听、如实记,不能走马观花、凭空想象,要脚踏实地,怀着求知若渴的态度,提升专业业务素养和政策理论水平,逐渐成为农民心中踏实可靠的“主心骨”,擘画“问计于民方知虚实”的美好蓝图。

  深挖人民“精益求精”宝藏,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擘画“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问需于民”蓝图。“广大劳动群众要立足本职岗位诚实劳动。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曾几何时,西方国家妄图通过技术封锁阻止中华民族航天梦的实现,而今,“天宫”“神舟”“嫦娥”“玉兔”……一个个独具特色而又浪漫的航天名称,既承载着中华儿女对浩瀚星空和未知宇宙的无尽憧憬,更彰显着中华民族力破封锁、精益求精的坚定决心和卓越成绩。短短几十年,一项项科技成就、大国重器、超级工程亮点纷呈,创新成果世界瞩目,一代又一代大国工匠们用匠心丈量着“中国精度”,让中国制造上天入地、穿梭时空,更淬炼出精益求精的精神宝藏。

  “为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迈向新征程,需要基层选调生弘扬“工匠精神”,基层干部的“车间”在农村,“工位”在基层,要时刻铭记“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的道理,以全党开展调查研究为契机,要“身入”更要“心入”,要“接地气”更要“有温度”,要“讲方法”更要“求实效”,用“精”收集群众需求,梳理群众亟需解决的问题,搭建好民意反映的“直通车”,逐渐成为农民心中重担能挑的“多面手”,擘画“问需于民方知冷暖”的美好蓝图。

  深挖人民“克己奉公”宝藏,以“明德修身,止于至善”擘画“生命不息,服务不止”的“造福于民”蓝图。“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梅花不与百花争春,只把春天的喜讯告诉世界,它一生清幽高洁,在凋零时默默地“化作春泥更护花”,用无私奉献临摹出“克己奉公”的别样画卷。而这种精神正是我们先锋模范身上的亮眼名牌,从创建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帮助2000多名山区女孩圆梦大学的“燃灯者”张桂梅,到放弃大城市高薪工作机会主动投身扶贫一线奉献自我的“扶贫之花”黄文秀,再到“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雷锋同志,无数党员干部知重负重、知苦吃苦,用青春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奉献赞歌谱写在华夏大地上。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青年干部,选调生要摘除“高学历”“好学校”的“假光环”,自觉念好履职尽责“紧箍咒”,跳出“小我”“小利益”的局限,树立“大我”“大境界”的思想,厚植“群众之事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切实把解决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作为根本目的,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真”上发力,从“实处”下功夫。以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成效温暖民心,逐渐成为农民心中遇事能解的“服务员”,擘画“造福于民方知得失”的美好蓝图。(文/孔奥文)

责任编辑:罗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