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用水 关“注”点滴
5月14日至20日,是2023年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主题为“推进城市节水,建设宜居城市”。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又叫节水周。旨在动员广大市民共同关注水资源,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人与水和谐发展,加快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
水是生命的源泉,农业的命脉,工业的血液,是关系自然资源保护和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大事,正因为有了水,才有了蔚蓝而美丽的地球,才有了动植物和人类。《“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中明确,到2025年,基本补齐节约用水基础设施短板和监管能力弱项,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水是万物之母、生命之源,在个人生产生活和社会运转体系中,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尽管节约用水的道理人人都懂,可是在日常生活中依然存在不少浪费水的现象。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多形式多层次开展节水宣传教育”,使人们从思想上、意识上提升节水意识,树立正确的用水观念,做到爱水、惜水、节水,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只要坚持,节约用水就会成为一种行动自觉。
节约用水,更要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数据显示,2022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33.4%、50.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536提高到0.572,非常规水源利用量由68.7亿立方米扩大到175亿立方米。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明显增强。坚持节水优先,完善水资源配置体系,建设水资源配置骨干项目,加强重点水源和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近年来,各地大力推进城市节水,全国已建成145个国家节水型城市。实践积累的经验表明,提高效率用好水,是节约用水的重中之重。
节约用水,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份社会责任。无论是政府相关部门,城市管理者,或是每一个人,都要积极行动,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节水的习惯,学会水资源重复利用,落实践行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责任。(文/逯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