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鲁网论见|用好文学资源,助力文化“两创”

2023-04-06 11:22:14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山东作为文学资源大省,中国作协会员总数量、每年新获评数量都长期位居全国前列,在全国性、地区性文学奖项评选中,山东籍作家捷报频传,取得了不菲成绩,全省广大作家用心用情抒写抒怀,创作出一大批聚焦现实重大题材、反映人民群众喜乐的文学精品,形成了老中青三代文学事业薪火相传的作家梯队,擦亮了“文学鲁军”名片,正在向文学强省的目标昂首阔步前进。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在新征程上,新的时代为全省文学工作繁荣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抒写天地,新的使命推动全省作家、文学工作者义不容辞、勇挑重担。我们要坚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山东传统文学资源,凝聚山东当下文学力量,用好各种平台资源,助力文化“两创”,在实现“文学鲁军”新辉煌上取得新突破。

  挖掘文学资源,唤醒沉睡的山东本土作家作品。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山东文脉绵延三千年。对历朝历代文学名人的深入挖掘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有益工作,挖掘的目的在于让其在新征程上绽放新的时代光彩。历史的文字是有温度的,它让历史的记忆始终鲜活,浸润人们的心灵;文学的篇章是有力度的,它让先贤的话语传达出来,增添人们的力量。山东本土作家作品的“唤醒”需要文学工作者多翻一页、多看一眼、多想一点,也需要更多人参与进来,赋予其浓郁的生活气息,唯有如此,山东丰富的文学资源才能走入寻常百姓家,才算真正“醒过来”。

  传承文学资源,深化对山东本土作家作品研究。山东文学名家辈出,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到今天,这些不断流传的经典已经成为丰厚的文学遗产,这是我们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民族独特的精神家园,是我们每个人自由的精神寄托,要展现它们独特的文学魅力,就要在传承上出点子、下功夫。要坚持守正创新、精益求精,对山东文学资源中的经典之作原原本本读、逐字逐句读,尊重作者和原著,重视版本和校注,同时也要继承发扬优秀作品的精神内核,仔细研究山东本土作家自身的精神世界和艺术追求。今天,各种艺术门类互融互通,各种表现形式交叉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催生了文学的形式创新,极大地拓宽了文学的抒写空间。我们在阅读文学经典时,不妨也多关注一下如何形成更加细致权威的研究,增加一点文学经典的厚重感。

  激活文学资源,支持优秀的山东作家作品走出去。文学作品是文学资源的重要载体,文学资源包含更加广泛的文化内涵和意义。在当下,文学作品既是历史的抒写者、见证者,更是文化精神的承载者、传播者。以文化人,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易沟通世界。山东作家更应该乘借时代东风,立足齐鲁大地,讲好山东故事,用“显微镜”记录民众的喜怒哀乐,用“放大镜”描写时代的风云变幻,展示生动立体的山东和山东人民,闯出一片更广阔的天地,通过不断交流,持续输出山东好人、好事、好品、好景、好食,讲出更多山东文化新故事,增强新时代山东文化底蕴,攀登文学鲁军新高峰,让文化的脉搏跳动得更加有力,形成更广泛的“山东文学朋友圈”。(文/山东省文学馆 张骞

责任编辑:吴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