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论见|要做敢于“触网”善于“用网”的干部
近期,各地文旅局长们纷纷登上网络热搜“霸榜”。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文旅局副局长贺娇龙红衣策马纵横天山,到四川甘孜州文旅游局局长刘洪化身笑傲江湖侠客,再到湖北省随州市文旅局局长解伟古风扮相“劲歌热舞”,似乎一夜之间,越来越多的文旅局长选择“触网”,用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来推广当地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在“出圈”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诸多思考:在短视频时代,党员干部究竟应该怎样“触网”“用网”?
近年来,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迅猛增长。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全国短视频用户规模首次突破十亿,其中2019、2020年,受疫情、技术、平台发展策略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年新增用户均在1亿以上。可以说,无论购物、学习,还是看新闻、娱乐,我们几乎都离不开网络。
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对此,各级领导干部绝不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更不能身体进入网络时代,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其实,干部主动“触网”早有各种形式的先例。比如,早在2006年,人民网创办了“领导留言板”,群众可以在上面反映城建、交通、环保、就业等各个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成功搭建起了党委政府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当然,干部“触网”也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比如,有的干部片面追求流量,盲目跟风,重“形式”轻“实效”,滋生了不良风气;有的把网络当作晒政绩的“作秀场”,对群众诉求不管不顾,开启了“飞行模式”。这样不仅损害了群众的利益,也严重影响政府形象、破坏政府公信力。这就需要党员干部在“触网”过程中,与群众“坦诚相待”,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实干打底,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
敢不敢“触网”,会不会“用网”是评价一个领导干部的重要标准。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各级党员干部应当乘势而上,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培养和提升主动“触网”善于“用网”的胆识和思维,更好地借助网络推动公共服务高效,更好地运用网络了解民情民意,更好地利用网络拓宽发展渠道,真正让互联网成为党员干部提能力、转作风、优服务、促发展的“催化剂”。(文/许翔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