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近日,“我喜爱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总结活动在山东省泰安市九女峰乡村振兴示范区举办,活动现场发布了100个村(示范区)“我喜爱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从美丽乡村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从三个方面着力。
着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基础支撑。当前,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还存在一些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要聚焦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短板,突出水、电、路等事关农村民生的基础要件,统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持续推进城乡基础公共服务均等化,建好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完善医疗、幼儿园、综合服务站、健身广场等设施,统筹抓好教育、社保、养老、托幼等工作,切实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提升农村治理效能。乡村治理事关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和农村社会稳定安宁,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内生动力。乡村之治,关键在党。要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规范组织生活,完善制度建设,加强村务公开,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全面提升乡村治理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工作优势真正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
着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地全面提升,必须坚持塑形和铸魂并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近日,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农民文化艺术节拉开帷幕,农民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节目,在保护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提高文明素质。要不断创新平台、载体和抓手,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深入推进文明村、文明家庭、文明庭院灯创建活动,积极推进移风易俗,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倡导文明、科学、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培树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乡村由“风景美”向“风尚美”转型,不断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和广大农民精神风貌。(文/刘宇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