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古韵齐鲁奏响“两创”新乐章

2023-02-21 10:39:11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巍巍泰山,雄奇天下;滚滚黄河,华夏之魂。古老的齐鲁大地,景色多姿多彩,在这瑰丽灿烂的景色背后,是流淌千年的古韵文脉,更是传承至今的悠远历史。

  虽然拥有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山东并没有由此止步不前。2月10日,山东文化体验廊道建设启动,亮出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沿胶济铁路线“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和“十大展示带”建设的蓝图,五条文化轴线涵盖的文化体验廊道,覆盖全省16个市、93个县(市、区)、1200多个乡镇(街道)、5万多个村(社区)、7000多万人口,将山东优势资源连点成线、多点开花。这是打造山东文化“两创”新标杆,构建全省全域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振兴的一个大手笔。

  山东坚持以“两创”为抓手,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将“两创”融入到中心工作中去谋划推进。2022年,山东“两创”工作全面起势,印发实施《关于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新标杆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重点工作突破带动文化“两创”提质增效,推出更多“两创”标志性成果,形成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山东文脉”工程重磅起步。在国内首次发行1816册的中华儒学经典著作集成《儒典》,集中体现儒学形成和发展的主脉络,为“山东文脉”工程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被中央党校、国家版本馆、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等重点单位馆藏收录。启动编纂大型文献《齐鲁文库》,用10年时间全面研究、保护、辑录和整理出版山东历代传世文献。同步建设齐鲁文献数字化文库和新媒体传播平台,通过数字化转化,让传统文化闪耀出时代光彩。制定《齐长城保护条例》,推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山东行动。

  深耕齐鲁文化沃土,山东打造“两创”“新招牌”,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文化产业提档升级。深入实施“山东手造”推进工程,举办“好客山东、好品山东”宣推会、中华传统工艺大会、“振兴传统工艺·鲁班杯”大赛、“山东手造”精品展,遴选优选100及特色产品5350多个,“好客是真情、好品凭厚道”叫响全国。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加大培育“山东智造”产品,办好数字文化应用产品交易大会,培育壮大网络视听产业、沉浸式光影秀等行业“蓝海”,着力构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特色园区”的产业生态。提升山东好品的品牌影响力。

  山东持续弘扬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融通。编写大众化通俗读本,打造基层示范点2000余个。加强美德山东和信用山东建设,提升“厚道齐鲁地、美德山东人”形象。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作为重要阵地,创新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拓展建设文明实践家庭站5万余个,项目化实施为老、为小、为困难群体、为需要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群体、为社会公共需要“五为”志愿服务。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举办文化进万家活动11万多场,开展小剧小戏“大擂台”活动1077场,举办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全民阅读大会等活动,为群众带来高水平公共文化服务。

  守正创新担使命,踔厉奋发向未来。文化是民族之魂,未来,山东必将紧握时代的接力棒,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持续激发“两创”新活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奋楫争先,勇毅笃行!(文/周洁馨)

责任编辑:刘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