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之以恒使文化环境更加“天清气朗”
2月15日,第三十六次全国“扫黄打非”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总结过去成绩、部署新的任务,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加大工作力度,增强工作实效,坚定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坚定维护人民群众文化权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持续营造奋发昂扬、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
回首过去,“扫黄打非”工作成就斐然。新时代10年,“扫黄打非”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为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作出积极贡献。尤其是2022年,全国“扫黄打非”战线持续开展“护苗”“净网”“秋风”等专项行动,针对网上网下突出问题部署安排专项整治,全国共收缴各类违法出版物1800余万件,处置淫秽色情、凶杀暴力以及宣扬历史虚无主义等有害不良信息1200余万条,查办“扫黄打非”案件1.3万余起,对违法犯罪活动形成了强力震慑。事实充分证明,淫秽色情等各类有害信息危及公共利益、挑战社会底线,大力加以治理满足广大群众期盼,符合社会根本利益。
展望未来,“扫黄打非”工作任重道远。迈入新征程,做好“扫黄打非”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我们要以更加强烈的使命担当、更加严厉的打击力度、更加精准的务实举措,努力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推进“扫黄打非”工作,必须着眼长远、勇担使命。持续开展“扫黄打非”工作,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更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我们要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提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开展“扫黄打非”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忠实履职尽责,严格阵地管理,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努力让传播社会正能量的先进文化引领人们向善向上。
推进“扫黄打非”工作,必须抓住关键、敢于斗争。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就是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病毒”大清理、“垃圾”大扫除,必须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瞄准重点领域重要任务,下大气力、重拳治理这一“顽瘴痼疾”。要锚定护安全、防风险、正风气、促发展的目标,紧紧抓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涉黄涉非热点难点问题,突出保护未成年人工作导向,严厉打击淫秽色情等违法违规出版传播活动,坚决扫除文化垃圾,大力净化网上网下文化环境。要充分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高擎执法铁拳、主动亮剑出击,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坚决打赢巩固主流思想舆论的大仗硬仗,坚决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
推进“扫黄打非”工作,必须完善举措、标本兼治。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要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要以日常监管和专项行动为抓手,把事后监管与事先预防结合起来,加强源头治理,严格整治整顿,持续清查清理,努力在打击非法出版活动上取得明显成效,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上取得明显成效,在遏制侵权盗版行为上取得明显成效,在净化网络空间上取得明显成效。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完善各项保障,着力打造有力有效的“扫黄打非”工作体系,健全统筹协调、联防协同的工作机制。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作用,积极探索“扫黄打非”和综合治理紧密结合的有效办法,群防群治、形成合力,不断提高“扫黄打非”工作水平。
“扫黄打非”,人人有责。只要全社会齐抓共管、综合发力,共同织密织牢“扫黄打非”的天罗地网,我们必定能铲除不良文化、歪风邪气的滋生土壤,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持续营造昂扬向上、天清气朗的社会文化环境。(文/董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