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先行救助”,是对“人民至上”的生动诠释

2023-02-01 10:28:14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真没想到,我们乡下人搬到城里来住,低保这么快就办下来,心里暖乎乎的!”1月10日下午,泗县运河街道汴河社区学士院小区租户张海雁对上门回访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1月31日 安徽日报)

  “先行救助”是为急难型临时救助对象开通的“绿色通道”。当群众因这些急难事项,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时,政府先行救助,以解群众的燃眉之急,紧急情况解除后,再按规定补齐审核审批手续。

  近年来,泗县健全完善困难群众主动发现工作机制,主动摸排困难群众,精准对接救助需求。该县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和临时救助等救助审核确认权限全部下放至18个镇(街道),为困难群众开通了“绿色通道”。该县还打破户籍“壁垒”,简化临时救助申报流程,实现救助政策县域内一站通办。

  从现实来看,不同群体可能遇到的困难,需要得到的救助会千差万别,甚至不同地方的社会救助重点也会有所区别,尤其是一些“急难个案”,可能远超常规救助体系所能覆盖的范畴。这要求各级地方政府既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主动的信息摸排,也要保持社会常态化求助机制的畅通,并高效受理和回应求助,确保“求助有门、受助及时”,真正让所有人在遇困时都能感受到被关心、被帮扶的希望与温情。

  “先行救助”“兜底线、救急难”,是对已有“社会安全网”网底的必要完善,是对“人民至上”的生动诠释。可以说,“先行救助”属于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解决了救助救济“最后一公里”的短板。同样,帮助群众应对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事关公平正义,是政府以人为本、保障基本民生的重要职责。

  当然,“先行救助”不是无序救助,在急难情况缓解后,仍要认真登记救助对象、救助事由、救助金额等信息,补齐经办人员签字、盖章手续。因此,实行“先行救助”,既要确保救急,又要避免资金被滥用,这就需要强化监管。通过完善相关监督机制,推动救助政策落地生根、救助资金按时到位,真正编密织牢基本民生安全网。(文/文君)

责任编辑:刘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