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仆情怀助力事业发展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决定,追授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原书记朱治国同志“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号召广大组工干部“学习他牢记宗旨、心系百姓的公仆情怀,谱写组织工作促进乡村振兴、服务人民群众的新篇章”。斯人已去,风范长存。朱治国同志用一点一滴自身行动践行了宗旨理念,广大组工干部更需要厚植公仆情怀,在扎实做好组工业务的同时,悉心解决群众遇到的实际问题。
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是新时期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根本遵循。组织工作服务于党员、干部、人才,但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人民、造福群众。朱治国同志走遍全省362个乡镇,一次次上高原、进牧区、走村舍,推动解决村(社区)干部报酬偏低、干部素质提升、牧民安居等实际问题。正是这种在推进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精神,才让他赢得了“知心大哥”“拼命三郎”“好尕娃”的亲切称号。组工干部必须把坚持人民至上、厚植公仆情怀作为一切组织工作的出发点、立足点,将党员、干部、人才和群众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一起分析、共同解决,才能真正将组织工作做优做实。
注重在理论中领悟公仆情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从“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到“一心为民忠诚奉献”孔繁森,从“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张云泉到“全国百名人民好公仆”吴金印,从“人民的好法官”宋鱼水到“田坎书记”邓平寿。我们党从不缺少饱含公仆情怀的优秀党员干部。深刻学习领会朱治国同志的宝贵精神财富,需要与其他先进的党员干部事迹一同学习,从不同事迹、不同背景、不同工作中体悟相同的公仆情怀,在学习先进中坚定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
始终在工作中践行公仆精神,扎实推进各项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九尺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村级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可以看到,朱治国同志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巨大,但也正是一步步的努力和践行,才多次得到中央有关部门肯定,赢得党员干部群众的信任和赞誉。向朱治国同志学习,必须把精神力量转化为行动动能,在学习事迹、体悟精神的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好党员、干部、人才等各项基础工作,以实打实的工作业绩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文/刘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