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科学谋划 全力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2022-12-29 10:01:5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聚焦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全力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抓好一个“安”字,守牢耕地保护红线。保障粮食安全,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持续深化食物节约各项行动。坚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高标准农田持续推进,农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在市场调节之外发挥财政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优化粮食收储调控,粮食生产能力持续增强。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巩固国家粮食安全基础,抓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计划和良种工程,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把种业振兴行动切实抓出成效。

  强调一个“融”字,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以创新为驱动,大力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强化县域基层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加快完善县城产业服务功能,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继续支持创建一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推动重点村发展乡村作坊、家庭工场。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打造“集训课堂” “流动课堂” “空中课堂”培训服务体系,实现乡村人才数量与质量双提升,让更多农民从现代农业发展中致富,守牢防返贫底线,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共同富裕。

  促进一个“实”字,实施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通过定政策、重引育、强服务、抓创新,加快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体会到抓在手心里的实惠。大力弘扬时代新风,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持续提升群众文体生活满意度;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复兴少年宫”模式,启动“一村一年一场戏”、公益电影放映工作活动。持续加大乡村教育投入,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条件,补齐乡村学校办学短板,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加快推进教育城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完善农村基础建设,提升城乡生产生活环境,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不断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体现了党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使命担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朝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踔厉前行。(文/王茜)

责任编辑:李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