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上用心,让短信诈骗再无生存空间
近日,济南市陆续有群众收到由【交管12123】发来的“您的高速E卡已限制使用,请8月19日前到**签署,未签署将消除账号”的短信,并已有群众被骗遭遇600元至6000余元不等的钱财损失。(8月21日 济南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信息化时代,网络技术带给了我们更方便的生活和工作,但是短信诈骗、网络诈骗等,也让我们看到了骗局的新途径,要让网络诈骗治理技术跑到技术犯罪的前面,就需要我们在“防”上用心,织密织牢“防护网”,才能更好地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备预不虞,为国常道”。短信诈骗的每一次出现,带来的都是惨痛的代价,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仅要提高思想认识,更要下好“先手棋”,在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和做好防范上下功夫,让短信诈骗再无生存空间,让更多的人能够识别这些骗局,方能始终保持头脑的清醒,做好“思想防护”,成为推动短信诈骗问题治理的重要参与者,方能更好地维护公众的合法利益。
增强防范意识,筑牢思想认识“防护网”。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短信诈骗能够成功,不仅是因为“官方”的伪装,让人看起来非常正规,更为关键的是大家防范意识薄弱,在思想上出现了滑坡的问题,方能在短信诈骗的面前无招架之力。显然,要保障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首先就要加强自我建设,要筑牢思想认识“防护网”,在任何的短信面前都要保持清醒,在“信”这些信息之前,要主动到官方网站或者打官方电话去核实,方能在源头上识别短信的真伪,让诈骗短信无所遁形。
加强案例宣传,敲响短信诈骗“警示钟”。 “医保卡停用”、“ETC禁用”、“社保卡尚未完善”等等都属于短信诈骗发展的高频问题,这些关乎民生切身利益的事情,不仅备受大家关注,也更容易让人受骗,要营造健康的网络生态,既要加强破获电信诈骗案件,又要在惩处上重拳出击、重典治乱,方能更好地起到震慑作用。同时,宣传这些容易欺骗群众的电信诈骗案例,在认真分析的过程中,把容易出问题的地方特意指出来,不仅能为人民群众敲响“警示钟”,更能增强警惕心,更好地杜绝电信诈骗问题的出现。
发挥科技力量,用好国家反诈“过滤网”。电信诈骗能够直接出现在群众的面前,不仅是大数据的使用,让群众的信息更多暴露于大家的面前,也在于对短信诈骗信息的拦截力度不足,这就需要发挥科技力量,增强网络安全“防护网”的科技含量,方能把更多有威胁的短信诈骗过滤掉。因此,要主动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不仅能更好地识别危险信息,更能对电信诈骗进行快速举报,还能学习各种防骗知识,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到治理短信诈骗中来,营造更健康的网络空间。
短信诈骗屡屡成功的背后,是因为抓住了人民群众的“软肋”,从他们关心在意的事情着力,以“官方”做幌子,增强信任度,一旦人民群众“信了”,也就掉入了诈骗的“陷阱”。因此,要让短信诈骗无生存空间,就是要在“防”上用心用情用力,加强“技术防护”和“思想防护”,双管齐下,方能增强识别短信诈骗的能力,在骗局的面前始终保持清醒。(文/唐思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