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做好乡村振兴的“土地文章”

2022-08-23 14:09:06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活土地文章既是化解土地“弃耕”“撂荒”“闲置”问题,也是破解“不想种”“不会种”“产量低”现状的“关键一招”。要坚持一村一策,分类打出土地治理“组合拳”,让宝贵资源变致富资产。

  夯实基层基础,壮大振兴队伍。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必须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要坚持以党支部为乡村发展核心,聚焦班子战斗力不强、党员年龄偏大的“痛点”“堵点”,通过派驻第一书记、部门单位包保、选派工作组等措施,把党组织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先锋队伍、战斗堡垒。充分吸纳种粮大户、电工钳工等“土专家”“田秀才”,组建以党支部为核心,各类人员共同参与的土地流转攻坚队伍,利用主题党日、秧歌比赛等公开活动,主动宣讲解读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营造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

  创建多元机制,化解潜在矛盾。机制不仅是土地治理的“指南针”,也是矛盾化解的“润滑剂”,更是乡村振兴的“压舱石”。土地治理不能生拉硬推、不搞形式主义,要根据村情创新制度办法,善于“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出对策,为盘活土地提供“菜单式”服务。为“零散”“弃耕”土地的提供“拼单”服务,采用“置换”“补偿”等方式,化零为整,实行“一户一块田”;为“闲置”“撂荒”土地提供“接单”服务,根据农户意愿选择适合其身的“流转”或“托管”方案,保证“接单”后有产出、产量高、效益好;针对“占地”户创建“销单”服务,对侵占集体用地的决不姑息,拆除违建、恢复耕地,并张贴“红黑榜”共同监督,彻底消除个别户侵占土地的不公正问题。

  树立法治标尺,丈量公平公正。乡村振兴离不开“法治”保驾护航,土地治理更“不患寡而患不均”。各级党组织要发挥“现状研判”“政策出台”“策略指南”的引领作用,为土地治理提供法制依据;党支部要带头坚持“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的正直精神,率先流转、主动盘活土地;要把法治标尺纳入全部流程,严把流程关,定期召开研讨会,研判政策得失,坚决杜绝厚此薄彼、托人情找关系的不公平现象;要在监督中做事、在阳光下履职,程序合法透明,通过产权交易中心公开招标、竞价,通过议事学习日、三务公开栏等渠道实时公开。

  深挖土地潜能,配套产销需求。土地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保证耕地数量、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要深挖土地价值,坚持高质量发展,通过土地流转、整合,实现高标准种植、产业化运作、集约化发展;要做好设施配套、设备维护、生产经营监督等,争取产业产量更高、效益更好、分红更多;要拓宽销售渠道,延长产业链,围绕“一村一品”打造特色品牌,让品牌赋能销售;要整合人力资源,登记流转土地村民信息,实现土地流转得“租金”、劳动就业得“薪金”的双赢目标。(文/孙志强)

责任编辑:吴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