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涵养精神富矿,让好家风永传

2022-06-17 14:40:21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家风,指的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的能影响家庭成员精神、品德及行为的一种传统风尚和德行传承。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风清。良好家风不仅是孕育个人品德的沃土,还是传承家庭美德的磁场,更是撬动社会向善的支点。对党员干部而言,立政德必须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好家风是沃土,孕育个人优良道德品质。家风好坏,是检验自身作风的“试金石”。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中所形成的好风气,具有很强的黏合力、凝聚力,是道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风不仅关系一身之进退、一家之荣辱,更关系到党风、政风、国风。老党员周智夫一生身体力行“听党话、跟党走”的誓言,“不留金不留银,只给后代留精神”。我们要牢记“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的训诫,把清正廉洁作为履职用权的“基准线”、人生航船的“压舱石”、实现幸福的“平安符”,坚持以公为上、以廉为基、以清为荣,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好家风是磁场,汇聚家庭优秀传统美德。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风家教,从《诫子书》《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经典家规典籍,到“树不盘不成材,人不学不成器”“菊香净心、书香传家”“穷不丧志、富不癫狂”的家训信条;从号召全社会学习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的红色家风,到“文明家庭”“五美家庭”等优秀事迹的推崇,家风一脉相承、美德薪火相传。良好家风的形成不能靠一时一事的表现,而应是一以贯之的言传身教。我们在家庭生活中,要始终坚持正确的公私观、义利观,带头以健全的人格、健康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影响身边人,以优良“作风”推动形成良好“家风”,把良好家风作为传家宝。要注重道德修身、德行养成,追求自我完善,把家庭作为道德训练和培养的基本场所,传习那些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品质,以信仰坚定、对党忠诚、为政廉洁来立家、齐家、兴家,即折射出教之有方、育之有德的智慧,也是馈赠家人的无形财富。

  好家风是支点,凝聚社会崇德向善能量。“家安天下稳,家和万事兴。”家风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家庭成员的成长道路,更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个人、家庭、国家与世界,在我们的祖先看来有着极为天然的密切关系,唯有让家庭充分发挥“张力”和“凝聚力”,才能真正的接地气、见效果、落实处。我们要立志当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教育亲属子女树立遵纪守法、爱国敬业、艰苦朴素、自力更生的观念,以为国奉献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让无数家庭“小港湾”的正气引领社会风气向上向善。(文/周平)

责任编辑:吴晓慧
新闻关键词:良好家风家庭精神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