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在扩大开放中实现社会福利和生态福祉的共进改善——评《中国各省区生态福利绩效评价及贸易开放影响效应研究》

2022-06-10 10:42:17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全面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以及人民群众有关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全面了解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障碍和挑战,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高质量发展从宏观上来说,就是指以创新为动力,在经济保持稳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绿色发展、区域协调、城乡均衡发展以及内外联动发展,最终让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体现在对良好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居住条件等方面,还体现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要求,因此“质量主导”发展理念的核心就是要实现在生态承载范围内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其又取决于经济增长的效率以及对经济增长成果的公平分配。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内在高度统一的,也是当前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鲁东大学亓朋等在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各省区生态福利绩效评价及贸易开放影响效应研究》,提供了一个用来探讨我国经济、社会、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新视角。

  本书以生态福利绩效指标构建为基础,考察了各省区生态消耗转化为社会福利的效率,并从多个角度实证分析了贸易开放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本书关注的是社会福利,区别于单纯的经济福利,利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有关测算人类发展指数的方法,从收入、教育和健康三个维度构建了可以进行纵横向比较的社会福利指数,并从投入端(资源消耗端)和输出端(污染物排放端)分别测算了各地区的生态消耗水平,并以此为基础利用比例法和残差法测度了各地区生态资源消耗转化为社会福利的效率,即生态福利绩效,进而考察了贸易开放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机制及影响效应,最后利用微观企业数据考察了环境规制政策对企业贸易行为的影响。

  从研究结果看,近年来我国所有地区的福利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且社会福利水平较低的地区存在“后发优势”,其增长速度和幅度均处全国前列,但大多数省份的生态消耗水平仍呈现出逐年上升或者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虽然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并不能反映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如何,但是生态福利绩效的大小反映了这个地区单位生态消耗所带来的福利水平的效率,也反映出不同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和生态消耗之间脱钩的程度。从研究结果看,除了北京、上海、天津以及浙江、甘肃和青海等省区外,其他所有省份的生态福利绩效自2004年以来总体上呈恶化趋势,这反映了这些地区福利水平提升的同时,对生态资源的消耗超过了社会福利水平提升的程度,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虽然理论上贸易开放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但本书的研究表明不管是进口贸易还是出口贸易或在总体上均对生态福利绩效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但也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性。其中,贸易开放对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生态福利的影响显著为正,而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则显著为负。同时,技术效率改善有利于提高各省份的生态福利绩效水平,但对低生态福利绩效地区的作用更大,受教育、卫生等领域的资源并没有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张同比例增加以及地区差异较大的制约,分配效率对生态福利绩效的总体影响显著为负,尤其是对高生态福利绩效地区的抑制作用更大。考察机制后发现,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均对我国整体社会福利提升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会导致了生态消耗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我国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中高能耗、高资源密集型产品比重较高的现实国情。最后基于研究结论以及各省区生态福利绩效的变化态势,将我国各省区划分为9种发展类型,并从四个维度提出了各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和区域发展策略。

  当前我国已经远远超过了生态边界,开始向生态约束的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变,其目的是实现在生态承载范围内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这不仅取决于生态资源转化为社会福利的效率,同时也受制于贸易开放的质量。本书重点关注的是各地区生态资源消耗转化为社会福利的效率(即生态福利绩效)以及贸易开放在其中的影响。本书提供了一个用来探讨我国社会福利、生态环境和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新视角,对于全面深刻把握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内涵,在扩大开放中实现社会福利和生态福祉的共进改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文/邓兆武)

责任编辑:吴晓慧
新闻关键词:生态福利发展贸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