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新风尚 伴佳节

2022-02-22 09:20:25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里的这句诗描写的元宵节夜景,着实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婉约里的含情脉脉更是映衬着初春元宵夜的盛景。元宵佳节,这一春节过后的第一个传统节日,如今已不再是“烟火缭绕、朦朦胧胧”,融合了声光电技术的场景展现,让人仿佛置身科幻世界,利用信息网络举办的线上活动,让人相隔千里犹如相伴左右,当下融入环保意识、创新意识的文明过节、勤俭过节新风尚正在悄然形成。

  这是环保意识明显增强的体现。往年每逢传统节日,似乎只有鞭炮和烟花齐鸣,浓烟和火光齐舞,才能彰显其隆重,大街小巷无处不在燃放的爆竹,满天乱飞的孔明灯,给人身财产安全带来隐患,更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如今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把庆祝节日和保护环境结合起来,不再过分追求人间“烟火气”,文明过节,拒绝燃放烟花爆竹的环保过节新风尚正在兴起,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空气没有烟火味,PM2.5也在良好区间,这是全民环保意识提升的鲜活体现,更是全民爱护环境的生动体现。

  这是移风易俗卓有成效的体现。元宵节在我国历史悠久,人们在节日里寄托对来年的美好愿望,伴随历史的发展,各地节日习俗丰富多彩,庆祝形式多种多样,我们要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态度转变节庆方式。只有批判的发展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文化传承方式,才能让传统节日的文化永葆民族特色魅力,永续时代传承动力。

  这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的体现。新时代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更加丰裕,精神生活愈加富足,对庆祝传统节日更加注重内涵,而不单单停留在肤浅表面。从县城里街道两侧彩灯挂枝头的温馨简约,到水上古城运用声、电、光、全息影像等科技手段打造的集科技与艺术于一体的光影盛宴;从元宵节口袋公园里的人头攒动,到网上猜灯谜的争先恐后;从文化广场里的曲艺表演到传统艺术节目登上银幕,无不洋溢着节日的祥和喜庆。这些样式丰富、方式新颖的节庆方式正是我们在保留传统节日文化魅力的同时,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态度传播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体现。也只有应时代而变,把时代因素与传统文化不断糅合,才能让文化传承更有底气,才能让文化基因赓续永传。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句元宵词流传千载,是世代中华儿女在传统佳节里的美好祈愿,更是文化留传永续动力的魅力所在,文化传承,万古千秋。(文/叶文飞)

责任编辑:李秀娟
新闻关键词: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