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鲁网网评:“红色元素”扮靓乡村振兴“颜值”
以“红”为基,深耕农村红色土壤,夯实文化底蕴。红色基因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信念之基。无论是走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险滩、成立新中国,还是穿过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激流、完成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亦或是越过改革开放的高山,迎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党始终传承“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红色底色,在时代的巨变中,刻下红色印记的精神坐标。纵览百年光辉历程,广袤的农村不仅承载了中国革命的红色记忆,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土壤,革命历程、红色故事、英烈故居等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粮”。我们要重拾这些散落在农村大地的红色文化,在寻觅红色印记中激活流淌在血液里、渗透在骨子里的红色基因,从而形成为乡村振兴夯基铸魂的发展共识。
以“红”为媒,连接乡村红色元素,深挖红色资源。红色资源的珍贵,在于它经过时间的沉淀,于当下依然能带给我们精神滋养。目前我国正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要深挖本地红色记忆和红色文化,把红色元素与绿色田园、美丽乡村统筹起来,打好保护和利用的“组合拳”,让当年的“革命路”“长征路”变成新时代的“脱贫路”“振兴路”。要因地制宜建好红色阵地,把乡间民宿、田野景观、农耕体验、村落结构等有效整合到红色文化、故事、博物馆,现场教学点结构中,不断创新革命场景的再现模式,让红色资源充分发挥资政育人的作用。同时,也要不断开发红色文创、红色精品演艺项目等,不断拉长消费链条,走出一条融合发展的“红色”新路。
以“红”为擎,引领乡村振兴新局,激发前行动力。光阴流转,勾勒新的年轮,催生新的奋进。乡村振兴是一篇“红色文章”,围绕“乡村产业兴旺”发展红色产业,把“红色文化”融入到乡村产业的每一个“细胞”,贯穿于富民兴业的全过程,恰如注入新动能,让红色基因在农村焕发勃勃生机。我们要充分挖掘、融合地方特色,找准红色产业和乡村振兴之间的最佳链接点,把红色文化的魂与市场的需求、产品、业态有效整合,以“市场的手”夯实红色产业底子,使这一抹“红”转化为乡村振兴新的增长点。要把大力发展乡村红色产业纳入乡村发展总体规划,在新兴红色产业“欢歌嘹亮”、传统农业产业“老歌新唱”中,把“诗和远方”写成传承红色基因、培养红色动能的“史诗”,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文/黄绍增)
- 星光耀征程|齐心“鲁”力,书写乡村振兴壮丽篇章2024-12-17
- 星光耀征程|巨野工笔牡丹,解锁乡村振兴新密码2024-11-29
- 聊诚评|凝聚基层合力 激发振兴活力2024-11-22
- 星光耀征程|乡村振兴新模式:从侯营镇棉服模特大赛看新探索2024-11-20
- 星光耀征程|红红的辣椒,红红火火的日子2024-11-20
- 担当作为,让乡村发展可触可感2024-11-12
- 星光耀征程|乡村振兴:以农民为本,共绘美好未来2024-10-29
- 星光耀征程|乡村振兴:村企融合绽放新活力2024-10-28
- 星光耀征程|打卡秋天里的潍坊,领略乡村振兴画卷2024-10-25
- 星光耀征程|农文旅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