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挂牌要“服务”不要“形式”
最新一期《半月谈》关注到这样一个现象:一个小小的村委会,内墙、外墙上的宣传板、宣传牌、门头牌、门牌有上百块,层层叠叠密密麻麻。可为了让自家的牌子、板子挂在显眼处,有上级部门开始争夺村委会墙上的“C位”。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对于群众来说,基层挂牌多少个并不是问题,关键是挂了牌能不能办成事。换句话说,只要能为群众解难题谋实事,一个牌不挂,也不会影响群众的满意度。反之,就是挂一百个牌子,也难让群众满意。
单位把“牌子”挂到基层,最主要的目的,应该是给群众提供服务,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办好事。如果挂了牌,却办不了事,牌子占了“C位”又如何?再醒目、再大气,一眼映入群众眼帘也只是“形式”而已,非但不能为单位增光添彩,还会引起群众的议论、反感甚至是吐槽。
把“牌子”挂到基层,对上级单位来说或许只是一项工作的落实,但对群众来说,却是服务的延伸,特别是对基层干部来说,更是责任的担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像村委会这样小小的基层单位,也就十来人的工作力量,做好本职工作已属不易,毕竟要做好面对群众的基层工作,更多是需要时间、精力和感情的投入。要承接起本应是上级政府部门为群众服务的责任,决不是靠随便挂个牌子就能解决的。
挂牌时争先恐后,挂完牌不管不问,只是为了应付检查,甚至还要拿“牌子”来考核基层,把“牌子”随便挂到基层,在给基层干部增加负担的同时,还让服务群众成了“墙上画大饼”,“看得见”“摸不到”,中看不中用,说到底就是图形式走过场,只不过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基层的新表现而已。类似只“挂牌”不办事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除了会增加基层干部负担外,更会在群众中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抹黑党员干部形象的同时,还会损害政府公信力。
把“牌子”挂到基层,既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有效举措,也是强化基层治理力量的重要一环,是服务的延伸,更是责任的下沉。“牌子”挂起了、制度上墙了,关键还是要看落实。要真正把服务群众的初衷和目的落地落实,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和效能,相应的配套措施,包括人员、经费等资源和培训、管理等都要跟上。否则,“牌子”就会成为形式主义的代名词,就会成为基层干部和群众“诟病”的对象。
“挂牌”挂到基层和群众面前的,不是“面子”和“形式”,而是责任与服务。与其“费尽心机”给“牌子”争“C位”而显得“醒目”,被群众看在眼里,不如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群众记在心里。推动工作落实,挂牌可以有,但挂牌不仅要挂出名字,更要挂出服务、挂出作风,只有把“牌子”挂到了群众的心里,才会挂出真正的“C位”。(文/高原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