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地评线】鲁网网评:读懂发动机效率背后的中国科技“精神”

2020-10-02 16:57: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九月中旬,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发布了全球首款突破50%热效率的商业化柴油机。有业内人士形容,如果提升至50%,就“犹如人类史上首次百米跑跑进10秒”。然而,中国企业终于领先突破了。消息传来,国人无不感到鼓舞振奋。(10月1日 央视新闻)

  我们中华民族从来不缺乏创新精神。从“四大发明”开始,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孕育了璀璨的文明,每一个都影响了世界,时至今日依然熠熠生辉。由于近现代的“闭关锁国”等多重原因,曾经领跑世界的中国成为了跟跑者。在面对落后局面时,不气馁、不逃避,而是选择奋勇直追,迎头赶上,这就是中国的科技“精神”。

  潍柴集团发布的商业化柴油机,不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吗?在过去很长时间,我国的发动机研制,在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技术上一直难以突破,常年处于国际产业链条中追随、跟跑的地位。在没有技术帮助的前提下,潍柴集团的研发团队,走上了一条自主创新研发的道路,经过上千种方案的探索分析试验,叠加累积,艰难推进,最终在2020年9月16日,正式推出全球首款热效率突破50%的商业化柴油发动机。

  这不禁让人想起50年前,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国家财力有限的困境下,新中国那一群年轻的科学家为了共同的理想信念聚在一起,用半自动手摇计算机、算盘,一点一点把卫星数据算了出来,最终将新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天空。当“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的音乐响彻浩瀚宇宙,无数炎黄子孙为之热泪盈眶。那颗卫星的名字,叫东方红。

  历史的回响,也是中国科技精神的回响。从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到陈景润、黄大年、南仁东等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杰出科学家,再到潍柴集团的年轻科研团队,今天他们勇于探索、献身科学,并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这种宝贵的精神,在每个关键的历史节点,总能迸发出耀眼光芒。

  光芒闪耀的背后,是科技工作者无数次的艰辛探索和实践。以潍柴集团发布的商业化柴油机为例,三年前,公司要求研发团队将柴油发动机热效率提升到50%以上,很多人当时觉得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潍柴动力的年轻人们一个接一个突破,经过3年的时间不断地尝试和改进,终于让中国“动力”上演了一场自己的“速度与激情”!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的支撑,就很难有这样的“奇迹”上演。

  潍柴集团商业化柴油机的成功发布,也在验证着中国的新时代科研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所指出的那样:“要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现在,这场科技接力赛的火炬终于到了年轻人的手里!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能够创造出更多的、令人振奋的科技成果,为中国科技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文/商贺)

  

责任编辑: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