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全国两会地方谈】鲁网网评:做好“加试题”牵住“牛鼻子”

2020-05-27 08:54: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做好“加试题”,千方百计稳就业。代表委员热议如何应对疫情挑战保障百姓“饭碗”。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一词共出现39次,为近年来频率最高。“就业”高频出现的背后,是宏观政策层面“就业优先”底线思维的凸显。 

  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是重要的民生关切,也是做好全局工作的“牛鼻子”。积极应对挑战,千方百计稳就业,正是稳住经济基本盘,兜牢民生底线,做好应对疫情“加试题”的关键之举。 

  端牢“饭碗”,用好“锦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这些“举措”、“办法”就是“真金白银”,就是我们克服就业困难和问题的最好“锦囊”。用好“锦囊”,认清“形式”。就业一头连着群众“饭碗”,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受疫情影响,就业的不确定性增加,保就业的任务艰巨而繁重。用好“锦囊”,加大“力度”。我们要持续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拿出保增长、保企业、保就业的实招、硬招,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就业的冲击。用好“锦囊”,不断“发力”。我们必须稳住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政策加码发力,让中小微企业“活起来”“动起来”。 

  端牢“饭碗”,保住“重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高校和属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保就业,就要保重点群体,高校毕业生就业是重点。保住“重点”,服务“跟进”。我们要让就业服务不断跟进,全员发力为毕业生牵线搭桥寻找好工作,给用人单位更多自主权,适当放宽政策,坚决不附加与岗位无关的条件。保住“重点”推进“改革”。我们要深入推进人才供给侧改革,优化学科专业布局,让学校的专业学科设置,更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更好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推进“改革”,转变“观念”。我们要积极引导广大大学生切实转变就业观念,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树立积极的就业心态,勇于到基层和企业去干事创业。 

  端牢“饭碗”,拓宽“空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增加新的就业。保就业,除了继续做好“稳”的文章,还有一个重要的着力点,即努力拓宽新就业空间。拓宽“空间”,善于“增岗”。我们要通过国有企业扩大招聘岗位,研究生扩大招生计划,大学生、毕业生新兵扩大征集比例等措施,释放出最大的岗位需求。拓宽“空间”,推进“创业”。我们要为创业者提供项目选择和指导,针对创业过程中的各种诉求,提供创业“一站式”服务,帮助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审批、贷款等问题,营造创业的宽松环境。拓宽“空间”,推进“创新”。我们要不断通过项目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激发活力扩大就业,不断孕育出更多的“新就业形态”,培育出新的就业机会,吸纳更多的人就业。 

  做好“加试题”,牵住“牛鼻子”。努力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党中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时间不等人,容不得有半点懈怠。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稳就业这道“加试题”,牢牢牵住扩大就业这个“牛鼻子”,进一步稳定就业大局,更加坚定“大战”必赢“大考”必胜的信心,在这次“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在这次“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确保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文/明远) 

责任编辑:刘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