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地评线】鲁网时评:用心做好“脱贫菜”,瞄准靶心见真功

2020-04-27 10:38: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作者:曹瑞晓 

  在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全国各地捷报频传,大部分贫困县通过“三率一度”等摘帽退出主要指标的综合评估检查,正式摘掉“贫困县”的帽子,但摘帽并不能解决所有的贫困问题,摘帽也不是我们奋斗的终点,我们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陕西考察时对脱贫攻坚工作提出的重要要求,全面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用心做好“脱贫菜”,瞄准靶心见真功,将目标任务细化到每一周、落实到每一天,坚决夺取收官之战全面胜利。 

  用心做好人才“基础餐”,瞄准人才支撑这个靶心。“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选优配强“战贫”人才,要拓宽选拔机制,多渠道引才、多平台聚才,拿出位子、给足舞台、提升待遇、大胆选用,健全政策环境、创新体制机制,打破“唯学历论”,摒弃“就职称选”,刚柔并济齐上场。要坚持扶贫先扶智,引导各类人才会师脱贫攻坚的前沿阵地,发挥各类人才聚集的乘法效应,通过引导人才驻村帮扶,专业人才技术保障抓发展,农牧区实用人才示范带动抓引领,努力打造各类人才相互融合、优势相长的人才精准扶贫新格局。让“肥水”尽流“扶贫田”,壮大攻城拨寨、除难破困之势,推动扶贫工作巩固提升见实效。 

  用心做好产业“特色菜”,瞄准产业扶贫这个靶心。坚持走“造血式扶贫”之路,就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动力,创新引领,精准施策,根据贫困户的不同发展需求,精准发展各种产业,做好产业扶贫“特色菜”。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依托当地产业发展,突出产业扶贫,因地制宜选产业,优化布局,以产业来实现贫困户的脱贫奔小康。产业融合发展是帮助贫困群众甩掉“穷帽子”、拔去“穷根子”的有效路径。因此要因地制宜,用好用活生态绿色牌,充分发挥当地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发展劣势转化为后发优势,把绿色打造成最亮的名片。 

  用心做好科技“致富果”,瞄准科技赋能这个靶心。“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激活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增强受援地“造血”机能,是实现“真脱贫”的核心保障。新疆引入试种了更适合当地盐碱土壤条件的海水稻;援藏工作组投入150万元援藏资金扶持打造夏尼村猕猴桃种植基地;阿里巴巴“村淘”、腾讯“为村”、中国移动“岭南生活”等涉农电商平台,在帮助村民实现自主创业的同时,也为拓展当地农产品销路提供渠道。要牵住科技赋能的“牛鼻子”,走出一条科技引领、互惠互补的产业共建之路。要把科技扶贫示范典型的“盆景”培植好,将一个个“盆景”变成助力脱贫攻坚的优势特色产业“大花园”,结出科技“致富果”。

 
责任编辑:刘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