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梅姨”画像的背后:打拐防拐成全民共识

2019-11-21 17:00: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贺菲

  近日,人贩子“梅姨”的画像在朋友圈疯狂刷屏,一时间引发了大众寻找梅姨的自发活动。对此,11月18日,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梅姨”的第二张画像非官方公布信息,CCSER不是公安机关官方权威平台,且梅姨是否存在,长像如何,暂无其他证据印证,提醒大家不信谣、不传谣。

  拐卖儿童,是一场罪恶,它比谋杀更为可怕,往往一次拐卖的得逞,很可能就会让一个家庭濒临毁灭。据悉,“梅姨”涉9起儿童拐卖案。不久前,“梅姨”拐卖案找回了2名失踪儿童,但其中一人的父亲却已经在寻子过程中自杀。近年来上映的打拐题材电影《亲爱的》和《找到你》,为我们展现了拐卖儿童导致的人伦悲剧和深刻精神创伤,央视现实公益寻人节目《等着我》中的寻亲故事,不仅有热泪盈眶的久别重逢,也有令人唏嘘的抱憾而归,催泪的背后折射出拐卖所带来的深重而又沉痛的绝望,“人贩子”是早已成为人人深恶痛绝的存在。

  此次“梅姨”画像的传播,源于被拐儿童家属急于找到孩子的迫切心愿,而广大网友试图帮助破碎家庭的刷屏行动,尽管不符合法定程序,但民众的正义感值得点赞。对待拐卖这种恶劣行径,全社会都深恶痛疾。中国每年有20多万失踪孩子,从最早的失子家庭单打独斗开始,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为宝贝回家”的队伍中来,而且这些爱心人士的数量每年都在不断增长,帮助寻亲的队伍也越来越庞大,可以说,他们将黑暗撕裂开一道道口子,将孩子带回到光明的世界,让越来越多的家庭重新感受到了温暖。

  值得一提的是,非正规程序的善意行为,一定程度上确实也会给办案警方带来很大的现实压力。打拐具有复杂性,嫌疑人的相貌、体态、口音和活动轨迹等都需要警方加以甄别,客观上可能会影响到办案方向。而此次“梅姨”画像的刷屏,或许会造成信息紊乱,进而误导公众并影响警方办案,适得其反反而不好。

  “梅姨”画像事件告一段落之后,做好打拐防拐才应该是我们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在家庭和学校中,应该加强防拐意识教育,看清拐骗套路,定期举行防拐演练。保护儿童安全的“防护网”还需要全社会同心协力,一方面健全和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另一方面发动全社会力量打拐防拐,早日实现“天下无拐”。

责任编辑:宋莉
新闻关键词:梅姨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