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致敬596背后的英雄

2019-10-18 11:10: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刘飞飞

  1964年10月16日,新疆罗布泊上空,我国第一次将原子核裂变的巨大火球和蘑菇云升上了戈壁沙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代号596,这一消息震惊了全世界。(10月16日据腾讯新闻)

  而沙漠上空的这朵本该随风飘散的蘑菇云以一种强大震撼的形态烙刻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模糊,更以一种超越时间的永恒生命力驻足于每一代中国青少年的教科书扉页,成为我们创造的诸多奇迹之一。

  第一颗原子弹的试爆成功无疑具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从原子弹本身而言,是一种蕴含着巨大能量的绝对杀伤性武器。它的成功大大增强了百废待兴、国际环境复杂、强敌环伺的新中国的国防军事力量。同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火枪的出现,意味着冷兵器时代的结束,而原子弹的研发成功同样意味着新中国的军事力量迈入了核武器时代。20世纪60年代的新中国,被侵略的那段屈辱史尚未走远,局部战争依然在继续着,而这颗原子弹的成功试爆则我们在任何的侵略者面前都有与之一战且战之必胜的资本和保障,是每一个中华儿女抵御外辱最有效的强心针,是我们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最坚实的武器。

  每个成功背后,都有无数的艰辛和汗水,更遑论是让整个世界都为之侧目的奇迹。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是坚韧的民族,中华民族是用奋斗不断创造奇迹的民族。中国的原子弹之路走得异常艰辛,经费极其短缺,设备落后,诸多的科研人员连最基本的温饱都难以维持,忍饥挨饿,硬是在绝境中引爆了中国核武器成功的信号。三只简易帐篷就搭起了中国首个核工业基地。曾经答应为中国提供技术援助的苏联突然撕毁协议,撤走了援助的所有技术人员和高精尖的设备,以及一切资料文件,这使本就因面临严峻经济形式而科研条件不足的研发工作雪上加霜,内无资金、技术、设备支持,外有苏联、美国等军事大国各种形式阻挠,中国原子弹事业困顿异常。即使如此依然有大批学业有成的海外学子,毅然决然地放弃国外提供的优渥待遇,回到祖国怀抱,带着渊博的学识,带着一腔报国的热情,义无反顾地扎根在祖国最恶劣的戈壁荒漠中,再不曾离开。

  两弹一星之父邓稼先辞别亲人,离开家乡,隐姓埋名28年,只在因身受核辐射,身患癌症,生命即将走到终点的时候,才与家人有了一年的团聚时光。在无论任何条件下,坚决完成党交给我的任何任务,在必要时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女科学家王承书,从接受研究原子弹任务之日起隐姓埋名30余年,直到生命的结束。还有许许多多向他们一样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贡献给我们祖国的核研究事业,他们如同苍天大树的根一样,默默地在地下输送着养料和水分。当我们伟大的祖国取得一项项的辉煌成就时,我们欢呼,我们骄傲,但是最该接受到这份荣光的贡献者们依然在默默无名地坚守。他们的坚守,他们的不羡名利,他们无声地燃烧着自己的青春,才成就了如今的辉煌盛世。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