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教育不是乡村振兴的“题外话”

2019-09-06 15:31: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栗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要振兴,教育须先行。只有加速发展乡村教育,才能助推乡村振兴,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人才基础。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城乡发展的巨大差距,正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体现。相较城市而言,乡村的各个领域均存在着发展不充分的现实问题。在教育领域,城乡差别尤为巨大。特别是乡村教育日渐凋零,生源大量外流,师资队伍不强,教育质量不高。这一系列问题需要政策的支持、改革的推进。

  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于培养人。教育是改变贫困最直接的方式,为精准脱贫提供人才支撑。因此,要立足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紧盯培育本地“乡土”人才,努力创办富有现代气息的乡村教育,设置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让优秀的民风民俗、乡音乡情浸润孩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使乡村振兴后继有人。要全面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使学生能够得到身体、心理和智力的全面健康发展,并符合我国乡村振兴发展的需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

  乡村要振兴,重点在于办学校。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在"有学上"问题得到基本解决的前提下,"上好学""学得好"是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迫切要求,这就是人民群众接受更好更公平教育的需要与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办好学校要从抓好校长和教师两支队伍建设入手,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继续加大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管理体制,促进城乡师资科学流动,推动完善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大力开展城乡学校,推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要结合各乡镇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办好乡村特色学校,加强乡村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切实提升农村学校教育质量。

  乡村要振兴,核心在于文化建设。乡村办学,既是培养人才的需要,更是传播文化的需要。农村青少年学生是我国农村的未来,更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农村学校文化建设应以立德树人为主线,有目的地培育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生态文明意识,以农村学校师生的良好风尚,带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还广大农村清风正气和一片蓝天。要打造优秀的学校文化,展示其严谨的管理风格,良好的学风校风,规范的师生行为,并使学校影响进一步扩大,用学校良好的清风正气助力乡村现状的治理和改变,引领乡规民约向善向好,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