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小小“一粒药” 浓浓民生情

2019-08-30 17:03: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李小川

  近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修订的《药品管理法》,重新界定了“假药”,回应了社会关切。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一场更好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用药需求的改革正强力推进。

  “一粒药”反映的是看病难、治病贵的生存困境,折射的是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大民生”。前段时间,热播电影《我不是药神》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影片中,治疗慢粒白血病的抗癌药“格列卫”售价是药效几乎相同的仿制抗癌药的几倍,那些吃不起原研药的“癌症病人”,只能铤而走险买仿制药,真实的反映了很多罕见病患者面临的生存困境。药,意味着生命,意味着希望,更意味着民生。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用药安全。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指出,要让常见病、慢性病有地方看、看得起,得了大病、重病后基本生活过得去。2019年8月26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在群众迫切关心中应运而生。“一粒药”的改革,体现的是国家对群众身体健康的关心,对社会反响的及时回应,更是总书记“枝叶关情”的民生观。

  民生很大,它连着民心,系着国运。民生也很小,它体现在工作生活的各个地方,涉及群众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一粒药的改革、一座桥的修建、一个厕所的革命.......都体现了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党员干部要从实际做起、从身边入手,从细节思考,为人民办实事,做好事。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田野。党员干部要更加深入实践、深入基层,以更加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更高的为民服务理念,思考周围的“民生”,感知身边的“民情”,编牢织密民生保障网,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民生工程释放的“红利”,感知细节中民生的温度。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