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用好“课间十分钟” 胜过“课下十年功”

2019-06-18 15:48: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冯欣

  近日看到两则关于“课间十分钟”的新闻:中国青年报社最近组织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75.2%的受访家长称身边中小学“安静的课间十分钟”现象普遍,且在小学中最为突出;而在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因为校方缩短晚自习课前的休息时间,引发了学生的强烈不满,有人在校园内张贴了两封致学校领导的公开信,其中一封“向学校提出严正抗议”。(《新华网》)

  曾几何时,“课间十分钟”承载了我们学生时代珍贵且难忘的美好记忆。是我们在一段忙碌而紧张的学习后,缓解疲劳,舒展身体,放松身心的的休闲时光。有时三五个伙伴相约去个厕所,有时可以结伴走路聊天,或者在操场踢毽子、弹玻璃球,抑或是集体上阵“老鹰抓小鸡”……充满童趣的“课间十分钟”有助于清理大脑,从而增进下一堂课的学习效率。 但如今的“十分钟”,却让很多学生觉得“沉重”。学校三令五申课间不得打闹,不得大声说话,不得在操场上逗留。本应是欢声笑语的课间休息时间,现在却变得异常安静,这十分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发育和健康成长。

  “课间十分钟”的“沉默”,主要出于两个原因。一是基于安全的考量。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频发,不少是由于课间打闹造成的,因此,学校出于安全考量,就索性将课间时间管控起来,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二是由于现今学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学校为督促学生提高成绩,牺牲课余时间甚至是体育课,以期最大化利用好学生在校的每一分钟。但事实证明,这样管控和压缩学生们的课间时间,往往是适得其反的。为了提高学习效率的拖堂,很多时候让孩子对学习产生了抵制情绪。所谓“劳逸结合”,应是学习与休息并重,在注重学生学习的同时,还需关注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孩子天性自由,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家长和学校的正确引导,既要尊重孩子的天性,保护他们的天真善良,也要“张弛有度”的引导他们好好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能力。守护孩子们的天性和权利,把“课间十分钟”还给他们。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