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回访教育”让“跌倒”干部“重新站起”

2019-04-04 17:27: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安进秋

  “受处分后,组织上不仅没有‘嫌弃’我,还一直回访帮助,让我从迷茫中解脱出来。我只有努力工作,才能报答组织的关怀。”涂某从自我封闭的状态中调整过来,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被评为2018年度全市驻村帮扶先进个人。(4月2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今年以来,不少地方都有关于“跌倒”干部再“站起来”的报道,这是一种好的信号,也是对“跌倒”干部最大的鼓励。“跌倒”并不可怕,只要深刻反思自己的问题,痛下决心改正自己的过失,能更大地诚意为人民服务、为党和国家事业牺牲奉献,同样还有机会成为群众信任、同事认可的合格干部。

  不走路,永远不会摔跤,也不能成长,关键是摔倒之后要赶紧站起来,路才会走得更稳更远。干部都是经过组织精挑细选、精心培养成长起来的,纵观受处分的干部,庸才的少,曾经相当优秀的多。他们当中有的个性鲜明、恃才傲物;有的思维活跃、敢干敢冲;有的不受束缚、不拘小节;有的精力充沛、承担工作较多。常言道,优点越明显,不足也相应突出。“改过迁善从不嫌迟”,干部只要不坏根子,让跌倒的干部重新站起来,其所发挥的作用,甚至比一般干部更大更好。

  问责不是“一问了之”,被问责干部也不应被“贴上标签”“打入冷宫”。从现实来看,那些受过处分的“跌倒”干部,大多数人都是有希望被救治的“病树”和能被矫正的“歪树”。比如,有一些领导干部被问责不是因为他们本性有多坏,而是在多年前的工作中有一些不太规范的做法和非常规手段;比如,还有一些领导干部被问责的事由并不复杂,也没给国家和群众利益带来重大损失,完全有改过自新的可能。对于犯了错误、受了处分的干部,各级党组织要明确惩罚是手段而无非目的,更不能简单的“一处了之”,而是要切实担负从严管理、教育挽救的责任,积极帮助干部重新振作。没有哪个干部心甘情愿地背着处分过日子,相信很多干部是不留神跌入陷阱里。仅凭干部个人的力量,而没有一个外在的良好环境,干部很难从陷阱里爬出来,轻者变得无意消沉,重的导致自暴自弃,更为严重的或许会滑到对立面,这显然与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要义背道相驰。

  干部受到处分,说明在工作中存在某种不足乃至过失。但是,处分并不是将干部一竿子打死。对干部的过失,处分可以严明组织纪律。但也要全方位、综合判定,不能因为一时的处分而否定了整个人。这也不符合我们一贯坚持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所以说,做好回访教育要“管”“教”“帮”多管齐下,带着责任和感情做好受处分党员干部回访教育,鼓励他们改过自新,重新振作起来。通过回访可以让受处分的干部打消心中的顾虑,卸下思想上的“包袱”,与他交心恳谈,帮助认识错误、汲取教训,勉励他放下思想包袱、消除思想顾虑、心无旁骛地做好工作。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党员干部并非完人,也可能有说错话办错事之时,但“马失前蹄”不怕,关键是要“迷途知返”,正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只要知错能改,那么我们就应该给犯过错的人一次机会,给他们一个舞台继续实现个人价值。尤其是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敢于创新,但因过失受到处分的干部,要积极调整心态、放下包袱,变压力为动力,以改过自新的决心推动工作再上台阶,努力实现完成从“有错干部”到“有为干部”的自我升华,真正为党和人民再作贡献。

责任编辑:鲁珊珊
新闻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