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千秋耕耘,兴于今朝——在乡村振兴之路上一往无前

2019-03-12 09:45: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作者:王琦崴

    2019年3月8日,是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东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的一周年纪念日。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山东代表团举行乡村振兴工作座谈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当前实际,深入交流讨论,进一步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更好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乡村振兴,泽被苍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农业生产养育了炎黄子孙;“耕读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农耕文化孕育了华夏文明。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有一言放之古今而皆准: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业是国之根本,农民是国之根脉,而农民从来都是最辛苦的人。“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谁能心系农民之劳苦?唯有社会主义之中国;谁能催发乡村之新生?唯有共产党领导之中国!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进一步细化、实化了乡村振兴的工作重点和政策举措。山东是农业大省。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在视察山东时指出“要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省委书记刘家义也强调“要努力推动山东在乡村振兴中走在前列”。

  海深万丈,生于一壑;壁立千仞,发于一丘。2018年,成为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元年,也成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开篇之年。

  这一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和乡村振兴有序进行;这一年,广袤乡村大地上,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起良性循环;这一年,农业增产、农民征收、农村增色,“三农”事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这一年,山东举一省之力,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绘制齐鲁样本宏伟蓝图,用实际行动世人宣示:打好乡村振兴仗,山东敢为天下先。

  正如刘家义在讲话时所说,经过一年的学习和实践,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理解逐步加深、体会逐步深化,进一步增强了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就像一面旗帜,指明了山东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引领山东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制约山东乡村振兴的症结,极大释放了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活力;就像一场春雨,滋润了一亿山东人民的心田,更灌溉了山东这个乡村振兴的“试验田”,推动山东“三农”工作迎来崭新的春天。

  有了辉煌之开篇,也定会有光明之续章。在2019年的全国两会上,乡村振兴再次成为高频词汇和关注焦点。3月5日,李克强总理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

  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专门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着重指出:要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激活乡村振兴内生活力,字里行间寄托着对人民生活的深深牵挂和对乡村振兴蓝图的殷殷希冀。

  2018年,我们已然强势出征;2019年,我们继续坚定前行。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