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乡风文明使乡风民风美起来

2019-02-11 16:47: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作者:安进秋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我国农村正发生着深刻变化。乡村振兴离不开文明乡风的滋养,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战略之魂,只有用文明乡风为乡村振兴聚力,才能留得住乡情乡韵,让乡村振兴在广袤的农村落地生根。如今,走在现在的农村,看到的是平整的水泥路,错落有致的路灯,干净的街道,整洁的庭院......广大农村正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从“外在美”向“内涵美”转变。

  增加农村精神文明要素,让乡风文明在潜滋暗长中淳朴起来,让新的社会风尚替换落后的风俗习惯。“简办俗事,多行善事”,不滥办酒席,不大操大办。移风易俗是文明的体现,文明乡风是文化与道德的融合,实现文明乡风的方式不是采取简单粗暴的令行禁止,而是让村民、群众成为自治的主体。文明乡风是我们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在致力新农村建设当中,必须把文明乡风真正融入农村、融入农民,才能让广大农村更具魅力。

  完善基础设施,培育文明和谐的乡村新风尚。美丽乡村不仅要有美丽的“面子”,更要有富裕的“里子”。这个“里子”主要是文化内涵,乡村建设面子“光鲜”,里子“龌蹉”,很重要的那是因为缺乏文化点缀。建设美丽乡村要有“文化内涵”,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历史文化传承,尤其是优秀的非物质文化、深厚底蕴的农耕文化、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沉重激昂的红色文化等。因此,保护好、开发好、传承好和利用好乡村文化,全力保护古宅、古街、古道等传统文化,开发传统婚嫁、特色饮食、地方戏曲等民俗文化,注重文化融合,彰显文化元素,发展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文化旅游,打造“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品牌”。从而丰富和提升美丽乡村的内涵和品质,提高人的素质,让美丽乡村更具魅力,让老百姓通过美丽乡村建设记住人文乡愁。

  培育优良家风,传播治家格言,以良好的家风带动乡风民风。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典故世代相传、流芳千古。近年来,我们把家风建设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位置来抓,通过传承和弘扬耕读、慈孝文化推动文明家庭建设,适应农村家庭组织、家庭结构的深刻变化,切实加强农村家庭文明建设。耕读是修身的过程,慈孝是齐家的过程,耕读慈孝承载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要积极传承发扬,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耕读修身。“耕”为生存持家之本,“读”为升迁济世之道。现在强调“耕”不仅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去种地,更是倡导做人要勤劳、要创业,不当懒汉,不去赌博,掌握一技之长;“读”就要学知识、学文化,做有知识有内涵的人。要建设一批耕读文化传承基地,重塑农村人文、生态、宜耕宜读的美好生活方式,营造大众创业、全民习礼的社会氛围。慈孝齐家。“慈”是长辈对晚辈的呵护和关爱,“孝”是晚辈孝敬长辈。现在强调照顾好家里老人是小孝;自立自强、自尊自爱,做个好人,让父母放心是中孝;为祖国为家乡发展作贡献是大孝。并在广大群众中深入开展“星级文明农户”、“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开展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评选活动,激发农民荣誉感上进心,引导农民群众向上向善,凝聚起了崇德向善的强大正能量。

  培育新乡贤文化,唤回乡村淳朴,乡风民风美起来。乡贤文化根植乡土、贴近农民,蕴含着爱国爱乡、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要继承和弘扬有益于当代的乡贤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美丽乡村建设相适应的新乡贤文化。一是深入挖掘先进典型,建立乡贤骨干队伍。从现实情况看,农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是农村改革发展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在当地有着较高的威望和影响,日益成为新乡贤的主体。通过推荐和评议等方式,深入挖掘可亲、可敬、可学的新乡贤典型,并编写乡贤故事、设置“乡贤榜”等,激励群众合力共建文明新村。二是走访联络乡贤骨干,吸引其支持家乡建设。以乡情为纽带,通过节日慰问、互通信息、拜访联谊等形式,走访联络各界成功人士,吸引和凝聚他们回乡支持农村建设、参与精准扶贫,用他们学识专长、创业经验反哺桑梓,支持家乡发展,建设美丽乡村。三是广泛学习宣传乡贤好美德。组织开展“最美乡贤”等荣誉评选活动,运用道德讲堂讲好具有本地特色的乡贤故事,编演以乡贤为主题的文艺节目,广泛学习宣传乡贤美德。开展乡贤文化进家庭、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广场活动,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乡贤文化,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关爱、学习新乡贤的浓厚氛围。

  乡风好,美丽乡村才真切、才久远、才动人。我们要坚持传承民间优良文化传统,尽可能多地保留乡村风貌。我们眼中的美丽乡村,不仅美在环境、美在人居、美在生态,还要美在人、美在心、美在乡风,注重乡土味道,体现乡村特点,记得住乡愁,留得住绿水青山。这样才能让未来乡村充满无形魅力、吸引力和助推力的“乡风文明”的内涵之美。

 

  

  

责任编辑:宋莉
新闻关键词:乡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