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教育类APP就该回归教育的本质

2019-01-17 16:45: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笔中客
  教育部近日下发了《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为教育类App乱象踩下了刹车,并明确指出,将探索长效管理机制,今后此类App想要进入校园,先得带上“紧箍咒”。(科技日报1.17)
  作为课堂教育的补充,校外辅导一直是广受家长们青睐的学习方式。当校外辅导搭上科技的快车,一批批教育类APP应运而生;但由于行业缺乏监管,导致出现各类负面现象,其中存在的涉黄涉暴等不健康内容最惹人担忧,除此之外,教育类App还被指责加重了经济负担,有些功能要开通会员才能使用……
  虽然教育类APP存在一定的隐忧,但是我们也不能一棒子打死。正如有的老师表示,“学习类的App很多时候还是有作用的,可以减轻一些简单重复的劳动,比如里面的类型题库,可以很直观地展示学生的知识盲点,集中补足短板。”所以,我们不该一味的“封杀”,而是该依法治理,合理使用。
  之前无论是媒体的关注,还是家长的监管,都没能如愿以偿的整治教育类APP衍生的乱象。不过好在行业的混乱很快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去年10月,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联合多部门开展学习类App专项整治工作,着重处理传播低俗色情内容问题;各地也相继出台法律法规依法查处教育类APP经营单位。而近日,教育部办公厅也下发了《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通知》对教育类App的监管已然升级,从内容到准入门槛,再到收费和学生数据隐私保护,以及管理主体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各地法律法规的出台和教育部《通知》的下发,标志着教育类APP治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这一进步有利于让教育类APP回归教育的本质,切实发挥积极作用,当好学生学习的“良师益友”,而不是埋在身边的“定时炸弹”。
  当然,正如教育学者熊丙奇指出,“这次《通知》主要针对如何禁止有害App进校园,强调的是教育部门和学校、教师的责任,而家长的作用也不可或缺”。作为家长,在学生使用App时,要切实尽到监护责任,及时查看App的内容更新,引导学生养成健康使用App的习惯。
  只有家长和教育监管部门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补台,才能最大程度的把紧“监督关”,戴紧“紧箍咒”,才能将有害的教育类APP清出去,让教育类APP回归教育的本质。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