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引凤还巢”为乡村振兴提速

2018-11-01 14:41: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福映秋

  党的十九作出了乡村振兴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出要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要求。然而,现在农村面临的现实却是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或因其他原因离开农村,留守村庄的人群大部分是儿童和年迈体弱的老人,“青年人才流失”正成为乡村振兴面临的巨大挑战。因此,吸引大批优秀青壮年人才“回流”,投身到乡村建设中,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提供政策支持,树立振兴信心,让人才想回家。虽然很多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田园梦想”,但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愿意返乡建设农村,是由于当全村唯一的大学生好不容易出去读大学了,却又回乡“创业”,乡亲们首先不问致富良方,而是暗自忖度:“是不是城里混不下去了?”进城之人,回乡一旦不衣锦,就几乎要与落魄划上等号。乡村与城市的尊卑观念,挡住了乡村适应时代的步伐,更给大学生利用高等教育回报乡梓的情怀泼了一盆冷水。然而,人言可畏并不是乡村留不住人的主因,见识过城乡发展差异的大学生,对乡村创业能否成功始终顾虑重重。没有雄厚的创业资金,缺乏广泛的商业人脉,与创业打交道的依旧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百姓。在与现代创新创业模式大相径庭的乡村,创业似乎前路茫茫。因此,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除了要保障收入待遇外,更要把留人的侧重点转到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上来,转到畅通人才晋升通道上来,转到健全配套政策上来。思想上的顾虑打消了,感到工作有奔头,年轻人才愿意回乡去闯一闯、试一试。

  务农也能致富,因地制宜,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乡村振兴,产业为基,人才为本。近些年来,国家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在推进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上给予了大量的资金和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士兵等返乡创业,通过开展创业培训、发展电子商务、不断优化创业环境等措施,积极搭建创业大舞台,引领返乡青年创业带就业,让青年人不用外出奔波、照顾好家庭,让更多优秀人才服务农村,激活农村资源要素促进乡村振兴。如今,在农村单纯的从事农业劳动已经很难留住年轻人,高效设施农业和三产融合产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因此,乡村振兴要走产业融合发展之路,立足自身特色,扬优展长、抱团发展。只有通过“人才”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集聚到乡村,使得越来越多年轻的心安定在乡村,“归雁效应”才能逐步显现。

  留住和聚集人才,吸引走出去的农村青年“回流”,让他们投身新时代农村建设,这才是乡村振兴的希望所在。一方面,通过换届,面向优秀村干部、致富大户、复转军人、优秀大学生村官、在外务工经商人员,选拔经济“能人”、管理“能人”、科技“能人”担任村“两委”干部,打造一支善谋发展、善带致富、善待百姓的“排头兵”。另一方面,增强交流沟通,做好政策服务。在招才引智方面的经验做法,一样适用于吸引年轻人才回乡创业就业。把在外能人的“金点子、钱袋子、好路子”等民智财富吸引回来,建立健全在外人才信息库,有针对性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出台优惠的政策和服务措施,采取由当地领导“一对一”结对方式,加强感情沟通,增进他们对家乡的感恩之情,并为返乡创业能人提供开业指导、培训推介、税费减免、法律援助等“一条龙”服务,通过引进有资质企业,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吸引青年回村、乡贤回归,引凤还巢,为乡村振兴带来新活力。

  曾经孔雀东南飞,如今引凤还归巢。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虽说这不是件容易事儿,但可以让这些青年一代留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共同奏响乡村振兴的青春乐章,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