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别让意见箱里的“民意”落满“灰尘”

2018-08-13 15:44: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孔令晶

  意见箱挂在距大门两米处,箱体上面蒙着一层灰,锁头已经锈迹斑斑,"肚子"里满是枯黄的树叶还有一条脏毛巾……这是半月谈记者近日在杭州某社区大门外看到的场景。当询问往这个意见箱里投送意见建议多久能得到反馈时,社区工作人员答复"不知道"。(8月12日新华网)

  意见箱古已有之。公元前403年,魏文侯任李悝为相,为稳定社会秩序,李悝帮助魏文侯建立了举奸揭凶、惩污治吏的举报制度,并于“僻巷”就是人们不常到的街道设立“蔽竹”,即现代的举报箱或意见箱,就是一个圆形的筒,长约尺许,上方有一个大约三寸见方的小口,以便检举人将写有揭发内容的竹简塞入筒内。蔽竹置于僻巷,是为避人耳目便于举报,保护举报人。

  如今,意见箱被各级机关部门运用在各个领域,成为了收集“问题+建议”的“百宝箱”。从小处来讲,这个“百宝箱”里装着的,是人民群众的矛盾和问题,是一件件具体的事;从大处来讲,里面装着的,是群众的民生。意见箱,除了提“意见”,还有提“建议”,有什么好的点子、想法、做法都可以提,可以说,它是践行民主的“窗口”,是联系民心的“纽带”。

  但是,一些地方和部门,没能摆正意见箱的“位置”,意见箱被闲置,挂而不用,锁头锈迹斑斑,箱内落满灰尘,意见箱并不能够发挥出该有的作用来。长期的不重视、不维护,让群众对意见箱表达问题成为了一种摆设,依靠意见箱来征求民意仿佛成为了形式主义,长期以往自然就让这个渠道成为群众心中不待见的“垃圾箱”。特别是个别单位和领导干部,不喜欢群众提“意见”,认为群众的意见就是挑刺,就是找事,这种看法既片面又错误,没有摆正群众在自己心目中的位子,不了解不重视民意,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干群关系的维护,更会让自己脱离群众,给做好工作带来的阻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政府理政方式的改变,意见箱以电话、网络、手机APP等各种形式出现,为群众时时监督、方便快捷的对相关部门、单位和干部提出意见建议,更提高了办事效率,这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要充分发挥意见箱的作用,只有真正将群众的意见建议、矛盾问题放在心头,记在心上,主动打开一个个“意见箱”,去找寻问题,真情交流,才能不让“民意”蒙尘,让民主建设更上层楼。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