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老人义务修路16年 做好事已成习惯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方正
山东76岁老人杨荣奎义务修补道路16年,不图什么报酬,就是想看大伙走平安路。王海子村有三条土路过往车辆多,常被压得坑坑洼洼。杨荣奎干完农活,看见哪里有坑,就扛锄头去填平。下雨天,路上有水坑,杨荣奎会拿砖土垫上。村干部张振彬说:“村里都说老人(指杨荣奎)做好事,老人就说,这不算什么好事,我只要看到了,就去干,也不用表扬我,已经养成习惯了。”(澎湃新闻网 7月30日)
修补道路16年,只为大伙走个平安路;风里雨里不间断,只因做好事已成为习惯。我们身边有许多这样默默无闻的好人,他们每天都在做好事、献爱心,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周围的人,带动更多的人来加入到做好事的队伍。
一个人做点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的好事,那如何让做好事成为一种习惯呢?心理学家研究指出,一项看似简单的行动,如果你能坚持重复21天以上,就会形成习惯;如果坚持重复90天以上,就会形成稳定习惯;如果能坚持重复365天以上,想改变都很困难。做好事也是如此,只有做的多了,做的时间长了,习惯也就养成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做好事的思想扎根于心,落实在行动上,做好事就会成为习惯和需要,离不开、忘不掉。
做好事本身就是行善积德,能让自身得到满足,涌起成就感。当你为别人做了一件好事,赢得了大家的夸奖和称赞,内心的喜悦也会油然而生。为他人提供便利,让自己心情愉悦,品德也更加高尚,何乐而不为呢?
但也不提倡单纯的为做好事而做好事,因为不是所有做的好事都会被人发现。那些默默无闻的在做着好事的人,不求回报不图赞扬,就像之前提到的杨荣奎老人那样,只求心里的一份满足。
做好事,对他人有益,对社会有益,一定要积极的倡导,让“星星之火”呈现“燎原之势”。对于那些披着做好事的“外衣”,去干一些伤天害理的事的人要给予严厉的惩治;对于那些本来是做好事,却被人误会抹黑的要澄清并积极引导。
只有社会这个大环境的“空气清新”了,“草木”才能生长的茂盛,那些正确积极的舆论之声就好比温暖的阳光,让做好事这朵“花”开遍世界的各个角落。
- 星光耀征程|海上山东!从海洋到太空,探索无限可能!2024-12-17
- 星光耀征程|山东民企:创新与特色共舞,逐梦高质量发展2024-12-17
- 山东手造让传统文化展现时代光芒2024-12-13
- 何以中国 |海洋文化:智慧海洋开启蓝色经济新征程2024-12-06
- 何以中国 |潍坊儒家文化传承,在齐鲁大地绽放光彩2024-12-05
- 何以中国|“把子肉” 韵启两创潮,齐鲁风拂民心桥2024-12-04
- 何以中国 |齐文化:从历史深处走来,向未来阔步前行2024-12-03
- 何以中国|山东手造:匠心独运 妙手生花2024-12-02
- 星光耀征程|向海图强,山东奏响海洋强省“奋进曲”2024-12-02
- 何以中国|山东手造:匠心独运,传承齐鲁文化之美202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