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山东老人义务修路16年 做好事已成习惯

2018-08-07 14:33: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方正

  山东76岁老人杨荣奎义务修补道路16年,不图什么报酬,就是想看大伙走平安路。王海子村有三条土路过往车辆多,常被压得坑坑洼洼。杨荣奎干完农活,看见哪里有坑,就扛锄头去填平。下雨天,路上有水坑,杨荣奎会拿砖土垫上。村干部张振彬说:“村里都说老人(指杨荣奎)做好事,老人就说,这不算什么好事,我只要看到了,就去干,也不用表扬我,已经养成习惯了。”(澎湃新闻网 7月30日)

  修补道路16年,只为大伙走个平安路;风里雨里不间断,只因做好事已成为习惯。我们身边有许多这样默默无闻的好人,他们每天都在做好事、献爱心,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周围的人,带动更多的人来加入到做好事的队伍。

  一个人做点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的好事,那如何让做好事成为一种习惯呢?心理学家研究指出,一项看似简单的行动,如果你能坚持重复21天以上,就会形成习惯;如果坚持重复90天以上,就会形成稳定习惯;如果能坚持重复365天以上,想改变都很困难。做好事也是如此,只有做的多了,做的时间长了,习惯也就养成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做好事的思想扎根于心,落实在行动上,做好事就会成为习惯和需要,离不开、忘不掉。

  做好事本身就是行善积德,能让自身得到满足,涌起成就感。当你为别人做了一件好事,赢得了大家的夸奖和称赞,内心的喜悦也会油然而生。为他人提供便利,让自己心情愉悦,品德也更加高尚,何乐而不为呢?

  但也不提倡单纯的为做好事而做好事,因为不是所有做的好事都会被人发现。那些默默无闻的在做着好事的人,不求回报不图赞扬,就像之前提到的杨荣奎老人那样,只求心里的一份满足。

  做好事,对他人有益,对社会有益,一定要积极的倡导,让“星星之火”呈现“燎原之势”。对于那些披着做好事的“外衣”,去干一些伤天害理的事的人要给予严厉的惩治;对于那些本来是做好事,却被人误会抹黑的要澄清并积极引导。

  只有社会这个大环境的“空气清新”了,“草木”才能生长的茂盛,那些正确积极的舆论之声就好比温暖的阳光,让做好事这朵“花”开遍世界的各个角落。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