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别让“痕迹”误了“实绩”

2018-08-02 12:07: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吴小宝

  据媒体报道,中部某省一个乡镇近日举办了一次脱贫攻坚资料大比武,活动要求各村第一书记协同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准备2014年以来的所有脱贫攻坚资料,到镇里进行比赛。记者在脱贫攻坚资料大比武现场看到,镇政府会议室里一排排档案整齐摆放,摞满了十几张桌子。一位驻村干部称,村里搞一次卫生清扫活动就需要准备9份档案存档。专家指出,痕迹主义在基层流行,已成为形式主义的新变种,当引起高度重视。(81 光明日报) 

  说到“痕迹主义”就不得不说“痕迹化管理”,“痕迹化管理”就是通过留下来的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还原干部的工作失效,以便于以后的查证,这原本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工作,不过“痕迹主义”却是只重视“留痕”而让“痕迹化管理”沦为了形式主义。 

  在工作中,的确需要一些“留痕”,这是对工作的正常记录,既是为了方便查找,也是为了能够在这些记录中寻找经验,更好地开展工作,这样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在基层为何会沦为“痕迹主义”呢? 

  一方面,基层干部之所以要“留痕”是为了上级部门的检查,而为了避免问责,不管需不需要“痕迹”的地方都要留下痕迹,这样的痕迹就变成了为了“留痕”而“造痕”,这就是一种“面子功夫”,徒有形式。另一方面,基层干部的不敢担当,痕迹是工作的轨迹,这是反映工作落实情况的一面“镜子”,如果干部能够实实在在地落实工作,又何来惧怕问责,又如何需要过度留痕呢? 

  不过,追根究底地说,基层干部热衷“痕迹主义”还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如果上级不是只停留在形式上的检查,多一些监督,多一些工作沉下去,自然基层干部就会少很多为了取信上级而制造的“痕迹”。 

  “痕迹主义”很容易误了基层干部的“实绩”,让他们把过多的时间花在这些形式主义上,自然少了走基层的时间,也少了与群众沟通的时间,自然难以在实绩上有所成绩,而是妄想以留痕来落实工作。 

  所以,要避免“痕迹主义”成为新的形式主义,成为基层干部真抓实干的“绊脚石”,还是需要少一些材料上的考核,多一些实际工作成效的检验,这样才能多一些工作的“干货”,少一些工作的“水分”。 

责任编辑:张佳伟
新闻关键词:痕迹主义基层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