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别让恶意填报他人高考志愿事件重演

2018-07-09 11:03: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徐建辉

  河南省平舆县警方8日消息称,该县一名19岁高考生因对同班同学心存嫉妒产生报复心理,在高考结束后,近日恶意填报同学高考志愿,致使对方高考信息被锁死,无法填报志愿。目前,该考生已被警方刑事拘留。(7月8日中国新闻网)

  就在前两天,贵州省遵义刚刚发生一起类似案件,肇事者也是具有明显恶意,直接将两名同学的高考志愿“锁死”,连一点机会都不给。在高考后连续出现这样的事情,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与深思。

  毋庸置疑,高考志愿填报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考生前途命运和人生航向。有时就算是考生慎之又慎,家长思之再三,最后作出的抉择都难免会有考虑不周以及遗憾后悔等状况出现,更别说是违背个人真实意愿,被他人恶意、胡乱填报了!这种行为无论是主观恶性还是实际危害都非常大,绝不是同学之间常见的那种善意的恶作剧,必须依法严惩。

  以贵州那起案件中的肇事者朱某为例,此人仅仅因为与同学加室友的廖某、李某平时关系不好,就处心积虑地窃取了廖某、李某遗漏在寝室的高考准考证号及密码,然后偷偷跑到一家网吧内假冒二人登录高考志愿填报系统,“帮助”自己的两位同学填报了高考自愿。尤为卑劣和决绝的是,朱某没有给他人留下一点重新填报的机会,而是一次性分别为廖某、李某填报了提前本科的一、二、三志愿,且一口气进行了3次提交,致两人再也无法再次进行填报和修改。如此恶行,发生在一个高中生身上和几个学生之间,实在令人愕然。

  不过,人们在对此事进行各种深刻的剖析、反思和评判之余,是不是还应当痛定思痛,检讨一下志愿是如何被朱某“冒填”的?是不是还要想一想今后该如何最大限度避免此类事件重演?毕竟高考志愿被他人恶意填报这种事情后果太严重了,有时也许根本无法挽回。譬如此次虽经当地公安机关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受害考生廖某得以重新填报了志愿,而另一人李某还是决定放弃高考志愿修改,这件事对二人心理和前途的影响不言而喻。

  就此事来看,朱某之所以能得逞,除了因他心胸狭隘、蓄谋已久,而两名受害人比较粗心大意,准考证和密码看管不当以外,朱某能在盗取二人准考证信息和密码后轻松登陆高考志愿填报系统并顺利完成冒名填报,也说明该系统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和漏洞。试想,事关志愿填报这种大事,如果该系统能够多一层验证,如当前已经广泛应用的人脸识别、手机或安全验证,也许朱某就无法轻易得手。这一教训是不是应该被记取?

  可见,今后要更加重视高考生心理疏导和矛盾调解,防止他们的心理钻进死胡同,并选择走极端,做出诸如此次恶意填报他人志愿等出格的事情,给他人和自己造成伤害。同时也要加强考生的安全教育,引导他们妥善保管考试信息和资料,严防被人窃取乱用,影响自己正常的考试录取。此外,理应采取措施强化考试及志愿填报等涉及考生前途命运的信息安全防护,避免被不法分子钻了空子。

责任编辑:宋莉
新闻关键词:恶意填报高考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