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省思“尬厕”背后的工作思维

2018-07-04 14:45: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孔令晶

  “厕所革命”让民众用上了卫生的厕所,成为最贴心的精准扶贫。但记者调查发现,中央高度重视并陆续出台相关方案及措施的农村改厕,在一些地方却“变了味儿”,出现了半吊子的“尬厕”——没墙、没顶,只有个蹲便器。(7月2日《光明日报》)

  厕所革命是指对发展中国家的厕所进行改造的一项举措,最早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厕所是衡量文明的重要标志,改善厕所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这些国家人民的健康和环境状况。在中国,“厕所革命”为破解乡村治理难题、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抓手,从卫生文明的角度,给乡村带来了新风,改厕成为各地重要民生工程之一。

  然而,记者的调查发现,在中央和各级政府反复强调工作作风和扎实落实工作的情况下,仍有一些地区为了“厕所革命”而“革命”,寥寥草草,慌慌张张的把蹲便器如同“种树”一样“栽”了下去,没墙、没顶更没用。揆诸当下,类似于“尬厕”的政策落实情况时而出现,究其根本,还是工作思维和干事态度出了问题。有人会说,工作也干了,累也受了,辛辛苦苦怎么还落个有问题的结论?我们不妨从后面向前推,完成工作、落实政策,最终要以工作实效来检验工作成果,以群众的满意度来检验干部,如果没有任何工作实效可言,前面的所有辛苦和千方百计,也不过是欲盖弥彰的障眼法,是形式主义的假把戏。

  政策的制定是经过反复调研,深思熟虑,多方考虑的,但是现实情况的多变,各地之间发展和实际情况的不同是客观存在的,政策落实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是遇到问题不能不想着解决问题,踩到矛盾也不能一脚踢开,如果仅仅是为了落实政策而工作,思量的是如何安上“蹲便器”来完成所谓的工作任务,而不是给群众解决实际的难题,这样的完成工作实际上是人为的给工作“添堵”,为发展制造障碍,助长不良的工作作风。

  干实事才能彰显真功夫。善用结果导向,将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唯一标准,在实事求是中解决难题,化解矛盾,才能一步步把政策落到实处,将优秀的工作作风一以贯之,倡导苦干实干的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政策落地落实才不会成为空话,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自然水涨船高。

 

  

  

  

责任编辑:宋莉
新闻关键词:厕所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