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小账本”背后是为民“大情怀”

2018-07-03 10:36: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赵霞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在渤海湾西南方向的山东省无棣县,有一座碣石山。山坡下卧着一个小吴家码头村,自改革开放至今,村中财务记录得一清二楚,40年账目分文不乱。改革开放以来,这个位于鲁北的普通乡村始终坚持不折不扣地落实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做到问题不上交、矛盾不出村、账目清晰、干部清白、村风清朗,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密码”。(新华网,7月1日)

  小吴家码头村有一个传统,就是每一笔村集体开支都记在账上。现在这些账目已经装满了两个大木柜,有些纸张早已泛黄,字迹开始模糊。翻开这些账目,能清晰地看到这个村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折不扣地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痕迹:改革开放前,全村吃大锅饭,集体劳动坚决完成国家建设任务;分田到户后,按时保质保量交爱国粮,村里办起了货栈建起了苹果园和“人口理论学校”;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小吴家码头村积极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学习领会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并依此推进村中工作。

  行走在小吴家码头村,三横三纵的街道干净利索,房屋整齐划一,村民间笑脸相迎和睦相处。几十年来,小吴家码头村之所以能始终做到问题不上交、矛盾不出村、账目清晰、干部清白、村风清朗,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密码”,其背后是小吴家码头村始终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村党支部、党员始终能够发挥凝心聚力和模范带头作用。小吴家码头村现有19名党员,每一名党员均经过严格的组织考验和群众认可。在集体劳动、上交提留、计划生育、土地承包这样的大事前,党员们毫不含糊卷起袖子冲在前头干在实处;即使在清扫大街、清除积雪这样的小事上,党员们也能自觉做到先扫干净集体的再扫自家的。

  现年72岁的吴文奎自1977年以来担任小吴家码头村村支书以来,在过去的41年里,始终一心扑在村里大小事务上。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在两委班子中带头干,承担责任最多却不拿最高工资,他甚至将个人奖金分给其他班子成员,赢得其他班子成员的尊重和支持。除了务农和做点小生意外,小吴家码头村两委班子成员没有一人外出打工或兼职,确保了将主要精力用于村级事务,得到了广大村民的认可。村里积累了几十年厚厚的“小账本”是村庄发展“印迹”,更体现了村干部深深的为民“大情怀”。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村干部在老百姓眼中就是一个村的“官”,是党员群众的“主心骨”。好的村干部要像一块吸铁石,紧紧地将党员群众紧紧凝聚在一起,齐心干事;要像一把火,温暖和鼓舞人心,达到一呼百应;要像一面旗帜,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带领大家攻克一道又一道难关。

责任编辑:宋莉
新闻关键词:小吴家码头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