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理性看待“大数据”填报志愿

2018-06-19 17:20: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孔令晶

  高考过后,考生和家长又围绕着志愿填报忙碌起来。面对那么多学校和专业,如何选择让很多考生和家长犯了难,这也让帮助考生填报志愿的辅导市场渐渐火了起来,“大数据预测录取概率”、“专家一对一咨询”等填报服务五花八门,要价数千到数万。(6月19日网易新闻)

  近年来,大数据因为庞大的信息资源优势被广泛运用在各行各业。通过分析和比较数据来提供信息咨询成为了一个时髦又受人追捧的行业。有需求才有市场,专门利用大数据来给高考生选学校报专业的机构在高考过后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价格也高低不一,这是迎合了家长和学生的需求。但是,尽管一些志愿填报机构有其存在的价值,家长还是要量力而行,不能盲目“迷信”于价格,也不要陷入所谓的大数据、云计算之中,关键还是看考生自己的努力以及自己的报考意向。正如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所说的,专家的指导是专家的视角,不能替代学生自己的意愿,学生需要结合自己的实力和兴趣进行选择,“志愿填报可以有专家的咨询、家长的参谋,但最终是学生自己的志愿。”

  报考成功或失利都有一定的概率,高校录取分数线是根据当年招生计划、报考人数、分数线、历年招考分数等等一系列因素决定的,任何推测只能是推测,都不可能百分之百把控。而专业的咨询尽管突出了考生个人的爱好、意愿和就职倾向,但是并没有与实际的学习、实践过程相结合,难保一些学生真的体验之后,会不适应甚至厌烦。退一步来讲,如果说大数据有一定的可信度的话,那些标榜数据资源来自于考试院、教育部的宣传口号是否可信呢?根据记者采访的出,多个省市的教育考试院均否认。

  除了部分意向明确的考生,有些考生面对学校和专业的选择和未来职业定位都非常不明确,在这时盲目向那些所谓的专业机构、大数据计算进行咨询,是不靠谱的。帮助家长和学生筛选报考志愿,替人分忧,原本是一件好事,但是价格虚高、吹嘘大数据功能就是问题了,打着专业的旗号影响学生自由选择也是不应该。

  笔者认为,大数据被全方位运用是好事,但是类似机构的出现,也暴露出了教育部门在这个领域的“缺位”。试想,如果在高中开设职业指导与生涯规划课程,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之路有更清晰的规划,那么考生填报志愿会不会更有针对性?人才培养会不会更加精准?各高校应该开辟报考咨询“绿色通道”,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全方位接受咨询,给与解答,为考生提供更准确详实的信息和更加个性化的专业指导,相信这比任何“专业机构”都要“专业”,比任何“大数据”都要详实。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