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课外辅导莫掉入“多元教育”的坑

2018-06-13 11:20: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孔令晶

  “老师让小学三年级的孩子用‘悦耳动听’造句,一个孩子说:‘关上琴盖的声音悦耳动听’,另一个孩子说:‘打开电视的声音悦耳动听’。”6月11日,在全省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推进会视频会议上,省教育厅副厅长毛杰分享的一则“笑话”,折射出过重的校外负担对孩子快乐童年的侵占。(6月12日《河南日报》)

  近些年来,伴随着社会对智能观念的改变,素质教育的深入,多元教育的理念逐渐经历了“西学东渐”的阶段,越来越多的被教育人士和家长们所熟知和认可。简单来讲,多元教育更重视孩子兴趣和智能的全方位发展,强调一种比素质教育更为全面和符合孩子体智能发育周期的理念,以帮助孩子发展个人潜能为目标,培养孩子的多元能力。

  理论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是在现实的生活和孩子的教育中,却容易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更加强调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各种校外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这些培训机构能够如此生机勃勃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为了迎合家长对孩子进行多元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则很好的利用了家长的“从众心理”和“抢跑心理”。

  原本再平常不过的课外辅导,成为了一场比拼,培训班学费动辄成千上万,让很多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实际支出不减反增。许多城镇低收入家庭和农村家庭虽然无力承担高额费用,也不得不想尽办法筹措款项送孩子参加校外培训。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在想办法掏空家长“口袋”的同时,还存在许多其他的问题。例如一些机构急于上马教学,并不具备相应的教学资质,请来的所谓专业老师也是良莠不齐,甚至出现“卷了钱就跑路”的诈骗行为。

  暑假临近,给火热的校外培训“降温”任重道远。从根本上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乱象是一项十分迫切的工作。这不仅需要构建校外培训机构综合治理长效机制,更需要整个社会育人观转变。一方面教育部门要加强审批和监管,制订促进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有序发展的制度,探索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和联合监管机制,让校外培训不能成为谁都想吃的“肥肉”,也让校外培训走向规范化管理;另一方面学校要负起相应的职责,采取延时放学、开设兴趣小组等方式,给孩子放学但是家长没下班的时间矛盾解解难,也将精力放在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上。

责任编辑:宋莉
新闻关键词:课外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