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整治私挖走私冻肉之风势在必行

2018-05-16 14:49: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祖长云

  近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的村民将当地打私部门深挖填埋进垃圾场的走私牛肉、牛肚、鸡脚等冻品私挖出来,卖到市场上。该现象持续两年多,形成了挖掘、收购、运输、销售的一条龙产业链。(5月14日 中国青年网)

  “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一项关系民生的“民心工程”。若餐桌上美味佳肴的烹制食材“出生”于垃圾场,日常所需肉类食材的“原形”是长满蛆虫的冻肉,我们咀嚼在口中的食物是否会如鲠在喉,无法下咽?食之难安,诚惶诚恐,私挖走私冻肉不仅害人害己,更将监管漏洞暴露无疑,整治私挖走私冻肉之风势在必行。

  把已经填埋进垃圾场、长满蛆虫的走私冻肉一箱箱挖出来,流向市场,送至餐桌,不仅极大威胁人们舌尖上的安全,更是参与者“自掘坟墓”的行为。这些冻肉本身存在极大的安全问题,如果村民私挖这些肉类用来销售,是对消费者生命健康和合法权益的无视和侵害。虽然这种盲目逐利的村民不是“垃圾”的生产者,只是“垃圾”的搬运工,但依据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这种出售不合格食品或不安全食品的行为,将构成食品安全类违法行为以及刑事犯罪。

  监管不力则为乱象持续多年,且形成挖掘、收购、运输、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提供了可趁之机。采取先用混凝土对冻品表面进行浇灌再填埋的方式看似得体,但混凝土可轻而易举被撬开,实则为“垃圾”冻肉“死灰复燃”提供了契机。虽然在填埋过程中安排百余警力巡逻管控,但填埋后却“兵力空虚”,无人问津。问题冻肉流向市场渠道畅通无阻,垃圾冻肉猖狂餐桌势头正劲,不仅让人反问我们层层遍布的监管之眼究竟是“近视”了还是视而不见?

  私挖走私冻肉之风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幸福感和安全感,积极打好这场整治私挖走私冻肉之风的“保胃战”需标本兼治。一方面,加强宣传和普法力度,增强村民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另一方面,更新垃圾处理方式,用焚烧、粉碎加填埋代替单纯的填埋。除此之外,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走私犯罪也是必由之路。多管齐下整治私挖走私冻肉之风,避免重蹈覆辙。

 

  

  

责任编辑:宋莉
新闻关键词:走私冻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