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大数据”画好廉情“自画像”

2017-11-03 10:32: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梁建曾

  “全区领导干部的廉情‘家底’都可以在这里查到,只需要轻点鼠标就能调取干部个人廉情大数据,既省时省力又精准高效。”一说起廉情大数据平台,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纪委副书记汪维忠如数家珍。(10月31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今年以来,周村区依托信息化手段建设启用了廉情大数据平台,为全区1300余名领导干部建立了廉情信息数据库,全方位展示、全景式“把脉”领导干部廉情“家底”。据报道,廉情数据库收录了领导干部本人“三龄(年龄、工龄、党龄)两历(学历、工作经历)”、主体责任落实和考核情况、述责述廉和民主测评成绩以及信访举报、违纪处理、追责问责等12大类信息,汇总形成了领导干部廉情大数据,立体式描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

  确实,廉情大数据平台的运用,为干部的作风建设“把脉”提供了良方,这就是一种实时描画干部廉洁自律的“画像”,能够时刻关注干部的动态,也能及时发现干部存在的问题,实现了监督的无空白、无死角。当前,大数据分析在纪检监察工作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其原理就是把大数据理念、大数据技术运用到监督执纪问责各个环节之中,通过重要数据的收集排查,使早发现、早纠正、早查处涉及党员干部的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违纪问题线索成为可能。

  近年来,反腐不断与网络科技产生交集,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比对找出破绽,让“四风”问题露出马脚。从中纪委开始,手机一键举报APP,到地方上的人脸识别和电子打卡签到、微信反腐……各地的纪检部门都在不断和互联网科技亲密互动,创新反腐方式。随着廉情大数据平台的投入运用,通过这个数据库就可以对各类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横向比较、纵向比较,防止“小病”成“大病”,“个体病”成“流行病”。同时,纪检监察机关建立起腐败案例数据库,通过研究腐败产生、发展的规律,破解腐败难题,也能为反腐败工作提供线索和便利。

  信息时代,数据为先。笔者认为,随着互联网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利用大数据方式来管理干部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以数据管人,用信息管人,这是一种良性的监督机制,能够起到及时预防的效果,也能够更大程度地挤压干部权力寻租的空间,净化自身,净化整个干部队伍的风气。笔者相信,大数据在监督执纪问责中的运用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必然随着实践的推进和问题的解决不断深化,从而真正建立起务实管用的作风建设监督体系,定能产生强大的威慑力和震慑力,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环境。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