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学前教育何必“见缝插针”

2017-09-25 10:38: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钟语微 

  最近,在北京街头,不时会有小朋友背着印有“幼小衔接”字样的小书包走过。这些小朋友参加的多是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的“幼小衔接”培训班。实际上,正规的“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为孩子提供的适应性学习,教会孩子如何适应小学环境,并非提前让孩子学习小学课程。就此,教育部门曾明文规定,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课程。9月25日人民网 

  关于是否要在小学教育之前,进行“幼小衔接”教育成为了许多家长面临的一道艰难选择题。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可以让孩子提前适应小学的学习内容和作息规律,避免在成绩上落后于他人,而不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可以让孩子在该有的年纪享受该有的简单快乐。是否进行“幼小衔接”成为两难选择。 

  事实上,对于孩子的学前教育何必一定要“见缝插针”。“幼小衔接”教育之所以是私人教育就说明这种教育模式与教育部制定的教育模式相违背。教育部之所以将幼儿教育定位三年并不许幼儿大班教授小学知识,就代表严格这种模式严格是以遵从小孩在五六岁时的智力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前提下设定的。事实上,就小学而言,即便班上大部分学生已经学习过小学知识,小学一年级也必须严格遵照国家课程标准上课,“哪个知识点教多长时间,都有科学的、严格的规定,不可能出现因为一部分学生学过,老师就不讲了或压缩课时的情况”,因此即便是“零基础”小学生也完全可以在一周内适应小学生活并跟上学习进度。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完全不必因为不必要的恐慌就对自己孩子的教育“见缝插针”。 

对于孩子的教育必须要因势利导,千万不能拔苗助长。孩子的智力发育和认知水平是不以家长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要让孩子在适当的年龄享受该有的学习模式,不让孩子为了提前学习一些知识而丧失掉本应该享有的学习锻炼机会。在儿童适当的年龄培养出与年龄相符的情商,只有商正常的孩子,在生活中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它实际上也决定了人成年后的人生能走多久多远,人生的诗意化和丰厚程度。 

  

责任编辑:宋莉
新闻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