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培训贷”乱象不容忽视

2017-08-18 11:03: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乔薇

  目前,不良校园贷因“裸贷”“高利贷”等问题,已经进入强力监管和整治阶段。然而,另一种专门面向求职大学生的贷款——“培训贷”,正成为新的乱象。“培训贷”市场存在哪些问题?《法制日报》记者展开了调查。8月17日法制日报 

  继电信诈骗、校园贷和以“招聘、介绍工作”为名义的传销活动之后,又出来一种新的侵害大学生利益的行为——“培训贷”。所谓“培训贷”,是指培训企业与信贷机构合作,由刚毕业的大学生以个人名义向信贷机构贷款作为“培训费”,“培训费”直接打入企业账户,大学生无需出钱就能接受“培训”。部分信贷机构为了牟取利润,还可能存在放宽条件诱导大学生分期贷款行为。 

  然而,信贷机构的“培训费”虽然标明了利息,但贷款过程中还有高额的“咨询费”“服务费”等,这些都由大学生个人承担,因此,一旦接受了“培训贷”,这些大学生刚毕业尚未就业就已背负了贷款。比较滑稽的是,“培训贷”除了费用高外,还存在培训公司“名不副实”的现象,经记者调查发现,中青才智教育投资(北京)有限公司自诩是“国家事业单位,政府主办,是软件园的管理单位”,而实际上,这一说法完全没有立足依据,而且该公司在企业信用系统已被工商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而且其经营范围也并不包含“教育培训”一项。 

  事实表明,许多所谓的“培训贷”,基本上都是打着“名企培训”的幌子,让大学生陷入“借贷”的陷阱。而为了取得大学生的信任,这些公司也是费尽了心思,例如,通过“贬低”方式说服对方的“洗脑”式培训,雇佣网络“水军”提升网络排名,借助名企标志提升自身形象等。“培训贷”可以算的上是一种改头换面的诈骗行为,而且已有部分学生被“培训贷”诈骗成功。 

  大学生之所以容易成为诈骗行为“围猎”的对象,主要还是利用了大学生涉世未深疏于防范的特点和急于找工作的心理,另一方面,“校园贷”、“培训贷”类的借贷行为,在维权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按一定道理来讲,大学生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这些借贷平台对大学生实施的借贷行为从一开始就是不合常理的。 

  因此,为了防止大学生陷入“培训贷”的陷阱,一方面个人要远离消费性贷款,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还需尽快完善借贷平台的相关规定,加大借贷平台的借贷责任,让随便实施借贷行为的平台负主要责任,同时,有关部门还要加大对不法培训公司的查处力度。此外,借助媒体进行公益宣传让学生远离消费信贷也是一种不错的办法。 

责任编辑:方媛媛
新闻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