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问责,对“病态政绩观”零容忍

2017-07-28 16:28: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超超

  由环保部组织开展的为期一年的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已经进入到第八轮次。7月7日至7月20日,第七轮次强化督查组共检查企业(单位)5322家,发现1389家涉气企业存在环境问题。其中,347家涉气“散乱污”企业被查出违法生产。

  生态环境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民生问题、政治问题。 生态建设关系到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近几年,为了治理大气污染,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很多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也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在不少地方,政策措施的落实还是打了折扣。例如,环保部公开的三起典型案件,三起案例分别发生在北京、天津和河北,均是环保部有关负责人在暗访时发现的,被查企业无一例外都在涉气“散乱污”问题企业名单中,违法问题突出,但全部都在顶风生产。

  长久以来,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建设工作,处于一后一前、一轻一重的被动状态,一些地方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部分领导干部唯以GDP增长论英雄,甚至有的政府部门主动帮排污企业“买单”,宁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地方政府被“病态政绩观”绑架,哪里还顾得上查处污染企业?部分地方环保部门也逐渐沦为摆设。除此之外,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许多地方有方案、没措施,有部署、没落实,有考核、没问责,导致许多工作流于形式。散乱污企业批量违法、治污问题上屡教不改,无论是治污方案难以落实,还是污染企业以身试法,根本原因就在于环境保护问责难到位,导致一些地方领导口头上重视、行动上不够重视。

  面对环保部列举的问题清单,三地恐怕不能任其由这么被“点名”下去,得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不仅要交出一份整改清单,更需要给社会大众一份问责清单。地方政府要严守环境质量红线,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各类涉气环境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不放松,同时,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力、进展缓慢、措施落实不到位,甚至依然出现环境违法问题高发、频发的地区,严肃追责相应领导责任。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治污问责才能环保有力,只有形成最严厉的制度体系、做到奖惩分明、问责有力,才能督促地方政府切实落实环境保护的责任,让“奥运蓝”、“APEC蓝”、“阅军蓝”早日归来。

责任编辑:宋莉